B4:资讯总第5431期 >2023-01-16编印

安徽淮北烈山镇: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 助力乡村振兴
刊发日期:2023-01-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记者 许永军 □ 刘露 吴朝曦)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认真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动态监测、大排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三措并举压紧压实监测责任,常态化落实困难群众监测与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稳固基础。

    建强队伍,压实主体责任。始终把防返贫监测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落实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等方式,加强镇村干部对“三农”工作及防返贫监测工作的学习掌握,召开推进会、培训会研究推进及部署防返贫监测和大排查相关工作。建立“1+1+N”帮扶体系,将6个村(社区)8014户28642名群众以生产队为单位划分为97个网格,31名镇村干部、3名选派干部、8名乡村振兴专干、97名网格员包保联系,逐村制作了网格化包保公示牌,织密包保责任网。村级开展网格员培训50余次,将网格员履职能力同网格员补助相挂钩,明确网格员职责,加强履职考核。

    常态监测,化解返贫风险。采取大排查、常态化监测排查、部门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户识别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纳入、早帮扶。今年以来,开展大排查、常态化监测排查核实部门预警信息119条,识别监测户5户20人。做好监测户识别的过程管控工作,对新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户及时完成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及公告、录入系统等工作,确保监测户识别精准规范。开展第二轮大排查暨信息采集工作,确定重点村1个南庄村,选派2名镇机关人员帮助做好排查工作。确定重点人群225户566人,逐步完善一般农户和行政村的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

    精准帮扶,增强内生动力。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及时落实返贫保险政策、兜底保障政策等。开发公益性岗位7个,按照每人每年135元的标准为公益岗位人员购买人身意外险,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00元,已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48万元。为监测户家庭购买皖惠宝医疗保险商业补充险9户30人2718元,制定烈山镇产业帮扶投资收益分配原则,发放投资收益分红资金4万元。针对监测户家庭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制定烈山镇产业帮扶收益分红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贴方案,为5名学生发放补贴共计1.5万元。此外,常态化做好健康帮扶、住房等各项帮扶举措,对监测户在外务工人员情况及就医自费金额情况进行了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