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红梅 □ 申军) 1月13日上午,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口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本次会议执行主席沈晓明主持大会。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冯飞作政府工作报告。
冯飞表示,2022年海南经济大盘企稳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2023年预期目标增长9.5%左右。2022年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明显,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全面启动,海南省牵头负责的25个封关运作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三张清单”有序实施,15%所得税个人和企业享惠面分别增长122.7%和35.7%,外汇简化等政策接续落地或完成首单,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等政策滚动升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试点扩区顺利实施。2022年海南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预计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服务贸易增长21.6%,实际使用外资超40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17亿美元。2022年海南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海南省营商环境全国排名前移4位,市场主体增速连续34个月保持全国第一,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揭牌成立。
冯飞表示,海南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冯飞介绍,海南今年将确保经济提质加速,抓实自贸港政策转化,继续扩大“两个15%”所得税政策享惠面,推动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应享尽享,让自贸港政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器和加速器。此外,海南还将扩大有效投资,拼抢招商引资,引入央企国际总部1—2家,实施国际大招商行动,引进落地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在旅游消费方面,海南今年将以旅游复苏为牵引,实施“促消费六大行动”,力争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和25%,离岛免税购物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办好第三届消博会等品牌展会活动,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立以免税店为引爆点、多种商业业态复合的繁荣商圈,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标志性工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海南将实施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赶超国内一流计划,推进更多民生和涉企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完善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小微企业贷款额、企业入驻数均增长50%。
冯飞表示,海南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适时恢复和加密国际航班,开辟更多国际海运航线,谋划实施“全球自由贸易港伙伴计划”。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总部基地和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冯飞提出,海南将继续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创平台和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要尽快形成承接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实现人才引育大突破,统筹实施“四方之才”汇聚计划和“南海人才”开发计划,力争引进人才15万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通航飞机等重大项目投产,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保税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培育海洋特色产业,推动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建设,建成现代化海洋牧场3个;扩展数字经济规模,打造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优秀案例,持续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国际数据中心试点,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加快建设“三极一带一区”,推动美兰机场三期扩建、G98环岛高速大三亚段和海口段扩容、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等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产业兴农,启动“海南鲜品”创建工程,打造15个区域公共品牌、16个“两品一标”农产品,建设10个以上“美丽渔村”;推进乡村建设,建成100个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增收,打造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动50%以上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超10万元,打造“共享农庄”高端品牌;加快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冯飞表示,海南省将推进5个海洋生态修复中央资金项目,启动海湾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行动,新增红树林300公顷;探索推进“双碳”工作,以热带雨林碳汇为核心,开展碳库调查、开发碳汇产品,探索建立绿色贸易示范基地等;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水平,落实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前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安排,加强国内国际风险防控合作;实现安全生产“减量控大”,开工建设省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推进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就业质量提升行动,优化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实施“技能自贸港”行动等;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进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万个,建成乡镇寄宿制学校100所等;深化健康海南建设,开工建设海南省老年医疗中心一期、博鳌研究型医院二期等项目;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开工建设海南省艺术中心,建成投用海南省非遗展示中心、海口湾大舞台,做好世界“双遗产”申报工作,打造黎锦、黄花梨、沉香、船型屋等文化IP;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在海口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筹集安居房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2万套,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10个,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