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聚焦总第5429期 >2023-01-12编印

热点事件之一:
新冠阳性险理赔难
刊发日期:2023-01-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事件概况】

2022年12月下旬,“阳性确诊险投保人理赔难”相关问题引发广泛关注。经整理,在各地媒体和消费者的爆料和投诉中,众安保险、中国人寿、太平财险等一众保险公司也相继被卷入了“阳性确诊险理赔难”的舆论风暴。

据悉,健康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或者医疗行为的发生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等,支付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用、收入损失、丧葬费及遗属生活费等。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下,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越来越多人正寻求通过健康保险等方式获取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国内健康保险迎来发展机遇,业内监管体系也需要持续完善。

此次事件在引发消费者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法治周末、界面新闻等大量媒体的跟进报道。数据分析显示,截至1月4日,该事件网络上的信息量达46757,客户端和微博成为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和平台,媒体报道和网友评论主要围绕“理赔、保险、新冠、保险公司、确诊”等关键词展开。


【媒体视角】

视角一: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大量媒体报道了“新冠险阳了却遭遇理赔难”的现象,介绍了新冠保险在理赔过程中存在的“保险产品下架”“理赔员联系不上”“保险公司要求的资料难以取得”“对新冠肺炎的界定不明”等诸多问题。有消费者认为这与保险产品售卖时宣传的“确诊即赔”“隔离即赔付”等字眼不符,保险公司存在玩弄“文字游戏”的嫌疑。

视角二:《法治周末》等媒体梳理了市面上存在的一些新冠肺炎相关的保险产品,同时也介绍了银保监会对此类产品的监管规定等要求。

视角三:有媒体跟进了“新管险理赔难”的后续发展,从12月初到12月中下旬,多家保险公司纷纷下架了此前宣传的多种“防疫险”“新冠险”,有些仍在售的相关险种,其投保及赔付门槛页较之前也有所提高。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冠保险产品下架不意味着完全退场,保险机构应该会根据政策调整后的实际情况,推出更合适的产品。

视角四:针对此次事件,有专家做出针对性消费提醒。建议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看清看透合同条款。投保人要注意收集、保存证据。如果保险公司拒不赔偿或者超过30天不处理,投保人可向当地银保监部门投诉,或者到法院起诉。

 

【网民观点】

@行也安然待也安然:保险公司只赔未知的风险,这全面放开风险显而易见,所以不赔了。

@嵽嵲居士:保险公司的监管部门呢?

@Js启明星:保险公司只有两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倾城几顾:保险公司压根没有预测到这次政策的放开,他们不为难投保人估计就会破产,这就好像赌99%胜率结果输了一样,输得只会更惨。

@以后不买好丽友:可能刚开始没想到有这么多阳性,有点兜不住了。

@云岚777:保险公司?呵呵,叫你买的时候是孙子,等你理赔时候,他是爷爷。

【事件延伸】

从上线初期就伴随着超高的关注度,但“理赔难”最终还是为这款网红新冠险画上了句号。通过大量媒体多角度的分析,我们已经解到这是一款临时赶制、仓促上架的新险种因存在较大缺陷导致的后续一连串理赔问题,但“理赔难”的结果却难以被改变。对于此次事件,网民的态度观点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对保险公司及相关产品和理赔服务的声讨。

从当下回看,一度热销的“新冠险”确实并不成熟,买卖双方的行为的确“草率了”。因为事实上,无论是寿险、重疾险还是交通意外险等,都基于过往连续多年的大数据进行可靠参照,出险概率、赔付金额需要被充分预估。而想要赚“快钱”的“新冠险”无疑背离了保险业最基本的风控传统,加之政策的灵活调整,让与之相关的数据波动变量巨大,也让产品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大面积的理赔需求也让保险公司深陷两难——按约赔付损失惨重,耍赖不赔信誉全无。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