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428期 >2023-01-11编印

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吃?专家称:
保质期与可食用安全性不直接挂钩
刊发日期:2023-01-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最近,临期食品很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临期产品现在已经不仅仅像之前一样摆在超市的特价专区了,甚至有商家为其专门开了一些连锁的商店,线上也有一些商家开始专卖临期食品,并且生意火爆。

为什么临期产品受到追捧?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说:“现在的临期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是正规品牌,尤其是一些进口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临期消费者们相信“用打折的价格,享受不打折的美味”,吃临期食品不是因为穷,而是一种更聪明的生活方式。

对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而言,临期商品同时实现了低成本“尝鲜”与“淘宝”的乐趣。

“临食工”初体验

“临食工”这个说法来自豆瓣小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自2020年建组以来,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已经有近十万名小组“临食工”,他们在小组里分享“好物推荐、避坑指南以及新人请教咨询”。

记者跟随消费者丫丫来到了她常逛的一家店,看到临期超市的布局和普通超市一样按照商品品类摆放,零食区、日用品区、酒水区、冷藏区、早餐区,相关产品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标签上的价格确实便宜,不仅标注了原价,还用更大的字标注着临期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对比两个数字之后,的确会激发购物欲。丫丫说:“购买临期产品,第一看品牌和价格,第二个仔细查看生产和到期时间。”

根据丫丫的方法,记者观察到,店内韩国品牌洗发水淘宝价88元,临期价34.8元,到期日为2024年5月;纽西小精灵牙膏淘宝价54.9元,临期价5.8元,到期日为2024年4月;法国拉蒙贝哲珍选干红原价199元,临期价49元,到期时间为2023年6月……虽然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但有些有型号的商品,因为是临期的缘故,会有断码的情况出现。

临期食品主要的受众是年轻人。据艾瑞咨询在今年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在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中,超过四成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报告还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6岁至35岁的占比为47.8%,不少消费者倾向于在大型商超购买临期食品。

应打消临期偏见

消费临期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他说:“临期产品其实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刚开始,一些小店通过某些特殊的渠道获得了有价格优势的临期商品,主要以食品为主,他们会以打折或者甩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而这些低价商品大多数是在市场上销量不好的,或者是一些低端杂牌,所以大家早年对‘临期’的印象就是便宜,但不一定是好货。而现在的临期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是正规品牌,尤其是一些进口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

关于现在市面上临期产品的安全性,赖阳表示:“临期食品的安全性一般是可以保证的。设置保质期是企业承担责任的期限,尤其对于一些国外原装进口过来的产品,由于其货运周期、物流周期比较长,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产品商家会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标注保质期。所以,保质期与可食用安全性不直接挂钩,商品上标注的保质期实际上远远短于可食用保质期。”2022年4月,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大部分食品在保质期还剩20%—50%的时候,会迎来一轮销售高峰,叫作“临期效应”,薯片、方便面、饮品、饼干等对时间要求较低的加工类食品是“临期界”的畅销品。    

  (综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