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423期 >2023-01-04编印

教培机构盯上儿童剧本杀
学科类隐形变异怎么破?
刊发日期:2023-01-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随着“双减”工作推进,校外培训治理日趋细化,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叫停校外培训招聘信息发布

咖啡馆培训、剧本杀培训、住家保姆变家庭教师……近一年时间,披着“花式”外衣的隐形变异学科培训曾多次走入大众视野,以剧本杀为例,儿童剧本杀面向受众年龄大约在5岁至15岁,基本上覆盖一年级到初中的大部分学生群体,其剧本中囊括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内容。记者了解到,部分转型中的教培人在宣传营销推广中将儿童剧本与K12教育挂钩,儿童剧本杀也成了他们巧立名目进行课外辅导的宣传幌子。记者梳理发现,从“双减”政策发布至今,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曾多次通报隐形变异校外学科培训查处情况。教育部网站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教育部已对线上培训机构和网站平台组织开展了21次巡查。

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防范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时,各地需加强对招聘网站、家教网等网站的监管,禁止发布“一对一”“众筹私教”“家庭教师”等校外培训招聘需求信息。同时,各地要严格执行校外培训广告管控有关要求,禁止发布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

在重点场所防控方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纳入社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减少违规培训发生。为防止隐匿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违规培训,各地还应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动态排查机制,建立包保责任制。此外,各地需强化房屋产权人、受委托管理单位管理责任,明确不得将房屋租借给无资质机构或个人开展校外培训,并依托楼长开展网格巡查,防范在商务楼宇和出租房屋发生违规培训。

禁止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

而针对“双减”工作的现状和隐形变异的校外学科培训特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也提出了建立防范清单的可行性办法。

具体来看,各地可从防范重点机构和人员方面入手,研判分析本地区可能开展违规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类型,建立防范违规的重点机构和个人清单。

同时,各地还要紧盯托管服务、违规组织竞赛、中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等相关机构,加大对招生入学等重要节点的提醒提示和检查巡查,禁止家政服务企业将校外培训纳入家庭服务,严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为。

按照部署,各地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等时间节点,针对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以及各类冬夏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面向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违规开展普通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重点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今年6月建立三大机制

到2023年6月,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基本建立。到2024年6月,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长效机制应得到健全,隐形变异培训需全面清除。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过程中,“一对一”“住家教师”等进入家庭场景的培训,治理起来会是难点。“一定要厘清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现有法律和进入家庭内部治理培训的关系,在法治的边界内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保住法治的边界。”

为确保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不留死角,教育部等多部门将通过重点排查检查、持续开展线上巡查、强化违规行为通报曝光等方式减少违规培训的出现。

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过程中,各地要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定期通报发布典型案例,对违规培训至少每季度公开曝光一次。并探索推进“互联网+执法”模式,利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提升违规培训查处的执法水平。将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