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市场总第5410期 >2022-12-15编印

“点对点”代厨走俏 兴趣有余“安全”不足
刊发日期:2022-12-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77.jpg



□ 本报记者 卢 岳


近日,多地针对“代厨”相关服务发布消费警示。记者看到,随着“上门做饭”的成功“出圈”,在引发社交平台较高关注度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前来体验。

业内人士指出,代厨作为由来已久的“老服务”,如今在新需求中呈现了新变化,也产生了新问题,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谨慎选择、理性对待。

市场:“代厨”市场热度高 

“以前以外卖为主,现在家里有了孕妇,也对日常三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邢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本正在物色可以做饭的保姆,但近来走俏的“上门做饭”服务引起了自己的兴趣。

记者随即在社交平台、闲鱼等二手电商中,以“上门做饭”“代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看到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多个热门城市皆有相关服务,多数以服务账号或个人为主体,具体的服务形式为由雇主提供食材、调料,厨师根据雇主的口味、需求上门烧制菜品。从价格上看,不同地区差别不大,四菜一汤约66元, 十菜一汤约128元,可提供免费代买食材,还可另附费用洗碗及打扫厨房。而在评价中,多数体验后的消费者表示“干净卫生”“味道好”。

“作为‘北漂’基本上都是凑合吃饭,准备下个月过生日时体验下‘上门做饭’,费用不高还能在生日当天有人陪伴。”就职于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消费者郭想对记者坦言。记者在对消费者进行采访时了解到,对于多数年轻消费者而言,烹饪水平不足、下班晚、外卖品质和卫生情况难保、家有老小等,都是其愿意尝试“代厨”的主要原因,而除了“吃”的核心诉求之外,更有“尝鲜”、交朋友、缓解压力等其他原因。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门代厨”相关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1至10月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高达73.7%。

消费者:兴趣有余“安全”不足

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前,国内多个城市便已出现“钟点阿姨上门做饭”“厨师上门”等业务,与当下不同的是,这些人员和服务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类平台中。但随着年轻人越发关注“好好吃饭”这件事,让“点对点”的上门做饭、私厨到家又重新流行起来。

尽管对于“上门做饭”的服务,多数消费者关注和认可度较高,但记者注意到,在实际尝试该服务中,不少消费者也存在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顾虑。

“因为主要服务对象是孕妇和四岁儿童,所以对上门做饭人员的个人素质和烹饪知识比较担心,”消费者邢先生表示,尽管当下热门的“代厨”人员更多集中在社交媒体中,但经过比对自己最终决定在58同城上预定有相关资质的“做饭阿姨”,“一小时40元左右,最主要的是平台会对人员的身份、健康状况有比较专业的审核,相对那些下班兼职的人员更有保障。”

事实上,随着上门做饭服务的走俏,也出现了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意外情况等方面的纠纷。记者经梳理看到,无论是投诉平台还是社交网站,都有部分消费者的“吐槽”,如烹饪水平差、食材代买费用不透明、无健康证明、损坏家中贵重物品等问题,让消费者的维权变得十分困难。

专家:“点对点”服务风险不容忽视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代厨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健康风险、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厨师的身体健康、操作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行业规范以及菜品质量是否过关,在提供服务前都应明确。

同时,多地有关部门围绕“代厨”发布的消费警示也印证了这一点。其中江苏省消保委指出,由于“代厨”的准入门槛不高、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服务质量高低不一,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促进该产业健康成长。其建议广大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平台和商家,关注过往消费评价,提前确认上门厨师的身份及健康状况、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此外,由于不同人的厨房设施条件和调料种类不一致,厨师烹饪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消费者应当理性看待,合理预期。

记者看到,相对于“点对点”的个人从业者更易存在的诸多风险,生活服务类平台则凭借更完善的审核制度和成熟的服务体系收获着消费者的青睐。目前58同城、天鹅到家、好慷在家、自如家服等平台均推出不同形式的上门做饭服务,其中有套餐、单次等多种形式。对于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提升消费体验,平台也在纷纷发力。如58同城在精准匹配上实现多维度筛选优质商家、建立人员简历库,根据客户时间、口味等需求进行精准推荐;天鹅到家则要求从业者在通过专业餐饮技能和保洁技能考核后,与劳动者签订合作协议,并为双方提供上下户实时投保的保险保障等。

相关专家指出,“上门做饭”的再度兴起反映出社会对灵活就业的认可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但“点对点”形式下的服务安全和法律关系也不容忽视,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信用体系建设,从专业和制度的角度作出行业指导和规范,以更好地保障雇主和服务者的权益,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