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聚焦总第5410期 >2022-12-15编印

热点事件之二:
特斯拉中国再次召回超43万辆车
刊发日期:2022-12-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事件概况】

近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即召回生产日期在2020年12月27日至2022年11月7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142277辆;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1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292855辆。两款汽车共计召回435132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从驻车状态唤醒过程中,车辆示廓灯的软件在初始化内部参数时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车辆后部一侧或两侧的示廓灯无法点亮。在黑暗环境下偶发性示廓灯不亮会降低车辆的可见度,极端情况下会增加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此次事件引发广泛报道与讨论,包括北京商报、证券时报、央视财经、新京报等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跟进报道。截至12月12日,网络相关信息量达76158条,客户端和视频成为该事件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和平台,媒体报道和网友讨论主要围绕“召回、特斯拉、车辆、model、软件”等关键词展开。


【媒体视角】

视角一:大量媒体报道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Model 3和Model Y电动汽车》的通报。对召回车辆的型号、数量、召回原因、应急处置措施等进行了细致说明。

视角二:新京报等媒体分析了特斯拉今年在中国的销售及召回情况,以及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在近几年也频繁出现的召回事件,反映出当前部分新能源车企在快速量产、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汽车质量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问题较为突出。

视角三:中国基金报、齐鲁壹点等媒体回顾了近期发生在广东潮州、浙江台州、北京、南京等多地的有特斯拉车参与的交通事故,其中发生在潮州的2死3伤的事故据涉事司机亲属称是因“刹车失灵”所致。截至目前,还没有公开证据显示特斯拉一定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特斯拉独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改变了司机原有的驾驶肌肉记忆,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视角四:央视财经等财经类媒体关注到特斯拉及其创始人的相关信息,并对相关信息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包括马斯克早些时候宣布计划收购推特以来,特斯拉股价便大幅走低,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无暇顾及特斯拉的发展战略,此外,加上召回事件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已累计下跌近57%。

【网民观点】

观点一:

@乡村生活与创业:等实验阶段过了,电车完全成熟了我们再买不迟。  

@昕宇龙:手机软件故障了,重启手机。特斯拉软件故障了,重启人生。

@酒梅听剑:感觉特斯拉硬件都是可以的,有啥问题,升级系统就行。

观点二:

@头条用户:为什么这么基础的车灯都有bug?因为特斯拉车灯都是软件控制,能OTA。比如即将要把双闪从1秒1次提升到1秒4次,因为120的高速因故停车1秒1次后车根本来不及反应。这个改进是有数据支撑的,可以挽救高速二次事故无数生命。所以软件控制硬件利弊真的是哲学问题,只有回看历史才知道当时的选择孰是孰非。时间会给科技正名。  

@闲云野鹤青藤仙:看了这么多特斯拉的事故,明明是停不下来的问题,偏偏说成车尾灯的问题。

@aimphan:表面上是灯泡不亮,实际上是软件对于车辆状态判断错误,那么能被软件控制的硬件怎么保证工作状态?

@呼和浩特老贺:在一些领域里它拥有的技术是顶尖的。


【事件延伸】

汽车召回虽然不是件稀罕事儿,但却和消费者息息相关。这次召回事件因涉及车辆众多,引发了大量媒体和网民的关注。网民在此次事件中观点呈现两种,一种是对于特斯拉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质疑,另一种则是从技术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虽然卖的很多,但产品被召回的也越来越多。这似乎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特斯拉的印象。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特斯拉在中国地区已先后发起过5次召回,累计涉及车辆40.28万辆特斯拉汽车,其中部分召回的车型生产时间存在重合,召回问题涉及软件更新、安全带问题、车窗以及尾灯等软硬件环节。而在国际市场,特斯拉也屡屡因为汽车质量问题,频频引发外界关注。对比比亚迪、奥迪、奔驰、吉利等在国内从事汽车经营的主流汽车厂商,特斯拉汽车召回的频率与数量,均远远高于同行。

笔者梳理看到,截止11月,特斯拉仅完成了年度销售目标的60%。为提升销量甚至不惜启动降价策略,然而在特斯拉降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先后跟进降价。这也让人不禁发问,当卸下了“王者”的标签,特斯拉还能持续“笑傲江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