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况】
近日,由一桩娱乐新闻引出的“天价床垫”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一张床垫售价达数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让部分网友感到出乎意料。有媒体报道,网友称“当事”床垫可能来自瑞典某高奢床具品牌,均价高达200万元。虽然一直到“床垫争夺战”落下帷幕,也未能最终确认“真身”就是该高奢品牌的产品,但蹭足了热度的高奢床垫无疑为网友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不少失眠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将拥有一个好床垫看作是拥有好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事件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包括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等不少媒体也从消费、科技、健康等角度进行了报道。截至12月12日,网络相关信息量达2684895条,微博和客户端成为该事件热度最高的媒体渠道和平台。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床垫相关企业5.4万家。区域分布上,广东现存7171家床垫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其次是江苏现存6716家,山东现存5241家。从年份来看,2012年至2019年,床垫相关企业注册量总体逐年走高,其中2017年至2019年注册量连续三年保持在8500家以上,2019年全年新增9224家相关企业,同比增加6.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021年,床垫相关企业注册量断崖式减少,2021年仅新增2660家。
【媒体视角】
视角一:《财经》杂志、澎湃新闻等媒体对网传“天价床垫”的所属品牌进行了探索,从品牌历史、定位、生产、服务、营销等角度揭秘了“天价床垫”的产生,既有百年品牌对于产品品质与服务的极致坚守,同时也与奢侈品的定价逻辑是分不开的。
视角二:证券日报等媒体对多个国产知名床垫品牌、国内床垫市场等进行了盘点和分析。其观点认为,因行业门槛较低,国内的床垫市场仍呈现小、散、乱的竞争格局,与国际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视角三:潇湘晨报等媒体呼吁消费者在面对“天价”“高价”的宣传时保持理性态度,尤其需要警惕部分厂商浑水摸鱼,打着“黑科技”健康牌,肆意炒作各种“伪科学”概念,将原本平常无奇的床垫加以概念性的包装,牟取暴利。
视角四:钱江晚报等媒体,则在关注事件本身之余,从人体健康的角度对床垫的选择提出具体建议——不同人群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婴幼儿和青少年骨骼比较软,不要选择过软的床垫;对于老年人,偏硬一些的床垫会对骨骼有更好的承托力;有腰椎或骨科疾病的人士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床垫等。
【网民观点】
@喜饼是大哥:床垫又没用什么高科技,买贼贵没必要
@superbond1980: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Leostarrysky:一张纯棕床垫都比它护腰,200万就是智商税,花里胡哨。
@忘忘:一个物品的定价,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产品需求方,就会有应对而生的产品出现。这类床垫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天价”,从我们普通人角度看它就是智商税,因为普通人的体验感是有预算值的,超过就觉得不值,但在富人眼里,钱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他们更在乎产品带来的体验感,如果多花钱就能增加体验感,那就是值得的。
@小姐仲看:奢侈品,没有什么道理的。
【事件延伸】
床垫作为日常家居用品,几百万的价格确实让普通消费者瞠目结舌。而此次事件能够引起广泛关注,与越来越多人睡眠质量不佳有直接关系。此次事件引发网民、媒体大面积关注和讨论,其中多数声音认为数百万售价的床垫“噱头大于实际”。
虽然娱乐明星的奢华日常让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但事实上消费者身边的平民版“天价”床垫也不在少数——除了主打“科技牌”的抗菌防螨、吸湿透气、绿色低醛等卖点的床垫外,针对老年人健康和睡眠需求出现的负离子、远红外线、理疗、磁力、中药等保健床垫也同样屡见不鲜,售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相当一部分是“智商税”呢?
这些年来,“中国制造”在家电、服装、体育用品等多个领域成为高品质的符号,绽放“国货”光彩的同时,也形成了“新国潮”崛起之势。希望国产床垫也能以此为榜样,把质量和口碑放在企业发展首位,不走“玩噱头、捞快钱”的老路,用技术含量更高、更真材实料的优质床垫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助力消费者们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