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视点总第5407期 >2022-12-12编印

福建省消保委发布消费提醒——
爱美不盲从 选择须审慎
刊发日期:2022-12-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王春宝 □ 林士卿 张兆彬


近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医疗美容消费提醒: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建议爱美不盲从,选择须审慎。

身处“颜值时代”,大众对医疗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医疗美容广告随处可见。一些无良商家投机取巧,向消费者虚假宣传、夸大宣传,营销乱象丛生,因医疗美容行业的不规范行为致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医疗”性质应当明确

医疗美容行为反映人们对美的追求,但必须明确,医疗美容项目本质上是医疗服务,需要通过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方式,对人的容貌和身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因此,医疗美容有严格的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

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亦不同于传统的医疗行为,其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消费者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审慎地做出决定,切勿盲从。

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须具备医疗资质

我国对医疗美容机构设置、登记,执业人员资格和执业规则都予以严格规范。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可在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内开展医疗美容项目;从事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人员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质。普通的美容美发机构以及无行医资格的人员无权提供医疗美容服务。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可以在国家卫健委官网查询医师的注册登记信息,判断医疗美容机构相关经营证件是否合规。

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应当真实、合法

目前,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存在涉嫌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等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因此,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并把严查违法广告、规制不正当竞争作为整治工作的关键。

对美容效果要有合理预期

作为美容行为,医疗美容手术追求感官化。医疗美容的美学可以归属为具有强烈个人价值判断属性的艺术美,然而,“美学认知和美学效果”因人而异,是个没有标准的事,因此,其价值判断所面临的主观性就难以避免。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是否需要后期修复等专业问题,鉴定机构往往也难以出具专业意见,且鉴定费用高、鉴定时间长。因此,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需对医疗美容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充分了解并合理评估,慎重考虑,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

遇到侵权问题应通过合法途径及时维权

就诊记录或完整的病历资料对诊疗服务的事实认定极为重要。在医疗美容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应该及时保存好相关证据,避免因证据不足难以索赔,必要的时候可以申请医疗鉴定。争议发生后可通过投诉、举报或者诉讼等手段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