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新闻总第5368期 >2022-10-19编印

党的二十大代表金克勒·那日:
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
刊发日期:2022-10-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林墨涵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听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党支部纪检委员、声乐队队长金克勒·那日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战线的少数民族代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深受鼓舞、教育和激励。”金克勒·那日告诉记者。

金克勒·那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推动下,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作为乌兰牧骑事业基层工作者,我深有感触。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特有的文艺组织,从内蒙古近4000个非遗项目中不断汲取素材,把非遗融入其艺术表演中,创立了一种独特的非遗传承模式。”金克勒·那日介绍,截至目前,内蒙古各地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队员发展到3500多名,其中90后队员占比达38.7%,大学以上学历的队员占比达64.2%,其职能由最初的“宣传、演出、辅导、服务”拓展为“创作、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传承、创新和对外文化交流”,成为根植农村牧区的独特文艺团体和内蒙古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

据了解,2022年以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坚持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为基层农牧民提供文化服务。队员们或团队合作,或各显其能,打造出一支支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数字乌兰牧骑”队伍,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金克勒·那日认为,乌兰牧骑六十余年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非遗文化事业的繁荣,都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伟大的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与担当。”金克勒·那日说。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文化战线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新时代党的文化自信思想,从整体上、内涵上读懂吃透精髓要义,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金克勒·那日说,“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与履行使命对接起来,叫响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品牌,紧紧跟上文化建设步伐,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传承,让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留下来、活起来’,持续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承前启后,带领更多的爱好者、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争取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再立新功。”

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