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通过网络能“原汁原味”的阅读报纸,本系统快捷方便的展现给读者,既保留了传统报纸的独特风格,极大的节省了印刷费用,更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传播范围可遍布全球。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不得非法转载或者拷贝相关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637706
商务合作:010-67604888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近年来,在全民大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与品质消费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中国酒业迎来崭新的发展时代。在中国酒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多项酒业国家级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继诞生,让人们杯中的美酒更加“纯粹”与“纯净”。随着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理性饮酒 健康生活”成为受到消费者一致认同的新酒饮文化。市场上,多品类酒饮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名酒与“民酒”百花齐放,充分满足了广大酒友消费升级与品质升级的诉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酒迷”端起了“新酒盅”,成为了“新酒友”。
从“犯嘀咕”到“纯粮造 放心喝”
标准不断完善促进行业发展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赵大爷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酒迷”。年近七十的他在吃饭前都要喝几杯酒。赶上腰腿不舒服或者夜里失眠的时候,赵大爷都拿出酒杯喝两口,用他的话说,这叫“舒筋活血”。可是前几年,随着“假酒案”“塑化剂”“甜蜜素”“勾兑酒”被媒体曝光,一辈子酒杯不离手的赵大爷每次端起酒杯的时候,心里都会犯嘀咕,“都说酒是‘粮食精’,没想到喝了一辈子酒,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粮食酒了。”
赵大爷的困惑也代表了一大批“老酒迷”的心声。一时间,网络上针对“如何辨别纯粮酒”的民间科普纷至沓来,看配料表,加凉水,砸酒花等“小妙招”纷纷上线,这些言之凿凿的“科普视频”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让消费者在买酒、喝酒的时候更加困惑。
近年来,在中国酒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一系列酒类产品标准相继推出,为众多的“老酒迷”解决了困惑,让消费者喝酒、买酒更放心、也更加安心。
2020年5月1日,《二锅头酒》T/CBJ2109-2020团体标准实施,填补了二锅头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空白。今年6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推荐性标准《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正式实施,让白酒回归传统。新国标中明确,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的“白酒”将被划入“调制酒”分类,从原“白酒”分类中剔除。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明确表示,新国标的核心定义是将分类定义和消费者的认知高度契合。例如,消费者普遍认为白酒是“粮食酒”,因此新国标定义“白酒”必须以粮谷为原料。
不仅如此,2020年9月,《工坊啤酒设备售后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发布;2021年8月,国家强制标准《啤酒瓶》(GB4544-2020)正式实施;今年,《果酒第4部分:青梅酒》《果酒 第5部分:桑葚酒》启动行业标准制定工作,《露酒 第1部分:绿豆露酒》《露酒 第2部分:茶露酒》等2项行业标准被列入制定计划,今年10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第10号)《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QB/T 5711—2022)行业标准即将实施,白酒运输、存放标准也已经进入了投票阶段……
各项酒类标准的推出不仅规范了产业,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更让众多“老酒迷”打消了消费顾虑,让他们手里的酒杯更加“纯净”,入口的美酒也更加“纯粹”。
现在,赵大爷总结了一套自己的买酒“诀窍”。“第一看商标,就买‘二锅头’和‘白酒’;第二看执行标准GB/T1078.1到GB/T1078.3的酒,就是‘粮食酒’。买得明白、喝着安心,再也没有‘酒盅顾虑’了。”
从“用酒说话”到“以酒愉情”
“理性饮酒 快乐生活”深入人心
“以前做生意之前要先喝‘大酒’才能谈,‘用酒说话’一度成为当时流行的‘劣质’酒桌文化。”今年65岁的段大爷曾经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回忆当年不文明的酒桌文化,仍是心有余悸。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