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5334期 >2022-08-24编印

第17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举办企业高峰论坛
以科技创新开启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刊发日期:2022-08-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8月11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杭州举办了第17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大会期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学院教授何国庆共同主持的企业高峰论坛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在此环节,全球益生菌领域的“最强大脑”齐聚一堂,为提升行业健康发展的内驱力“把脉开方”。

这些行业大咖不仅带来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前沿理念与智慧火花,也为行业能够在“大食物观”目标指引下,深挖丰富的益生菌资源,依托科技创新解析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内涵打开大门,让益生菌这个年轻产业,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且源源不断地为健康转型中的食品工业注入新的驱动力。

以强大的科技张力和融合力驶入“快车道”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骤增等困境,中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韧性。其中益生菌产业作为最具科技含量、健康价值、发展潜力的细分类别,也同样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在本次论坛上,陈卫分析认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益生菌产业正在以强大的科技张力和融合力驶入“快车道”。行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公众对健康的新需求,对营养健康产品的新期待。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何国庆。他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进入了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提高,营养与健康成为人民的追求,而益生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掘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土化的益生菌菌种、构建较为完善的标准法规体系,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益生菌行业蓬勃发展。

产学研深度融合 优势互补破解“卡脖子”难题

益生菌产业不断突破创新的同时,仍有不少“卡脖子”的难题不容忽视。与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也普遍认为,由于益生菌产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因此,想要破解这些难题,仍需产学研深度融合。

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认为,随着国人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的功能食品市场飞速发展,益生菌则是最主要的功能原料和成分之一。我国在益生菌领域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本土化菌种的研发尚无法完全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益生菌菌株的研发也被视为食品科学领域的技术“芯片”,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才能真正推动益生菌产业的未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产学研的紧密合作。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旭光也表示,建立起产学研持续合作、上下游共赢发展的研发配套生态圈模式,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值得倡导。他认为,一个产业未来是否能够进入蓝海,关键在科技破局。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总监李言郡也表示,从娃哈哈的实践经验来看,益生菌产业科技创新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产学研合作,借助双方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量化功效、科学循证

益生菌“活性”和“功效”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副总经理陈历俊认为,从目前来看,发酵乳制品仍然是益生菌的主要载体。发酵乳与益生菌如何互生发展,关键要解决评价方法和充分模拟场景的问题。他认为,只有量化功效,才能科学地评价益生菌产品。此外,还要针对不同人群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功效研究,这样才能有助于产业更好地发展。

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发酵乳品品类总监童岭也格外关注益生菌的量效关系。他表示,味全在坚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新鲜、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的冷藏饮料及乳制品的同时,也坚信创新才是实现差异化、赢得品牌竞争力的核心驱动。2020年,味全对产品进行升级,推出了800亿双活菌乳酸菌饮品,采用了LPC100副干酪乳杆菌+HN001鼠李糖乳杆菌的双菌组合,能更好地抵御胃酸胆汁对菌株的侵蚀,安全性更高。另外,活菌数量从600亿升级到800亿,让更多的活菌到达肠道。

除了量化功效,也有不少企业关注益生菌功效的科学循证。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松浦祐司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食品产业现已进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品转型的关键时期,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这成为持续推动益生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十世纪初,养乐多创始人代田稔医学博士强化培育出能够活着到达肠道的乳酸菌——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为不断证实LcS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养乐多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科研探索,不断积累科学循证。松浦祐司介绍,养乐多与中国的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多项针对中国人群的LcS研究,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加强学术信息分享和交流合作,更好地探究益生菌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为展示益生菌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军也表示,益生菌产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四点,首先要找到好的菌株;其次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来验证健康功效;其三就是加工技术,无论应用到固体饮料还是胶囊,一定要满足产品稳定性;其四就是标准,只有标准落地,才能促进科学研究到产业转化,企业才能很好地去推广、落地,才能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益生菌+”模式为创新提供无限可能

随着生物科技不断发展以及对营养科学研究的深入,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日渐提升,益生菌应用场景不断增多,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在IFF健康与生物科技亚太区健康事业部总经理金苏看来,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个关键环节——夯实科学根基,强化科学循证;探索多种形式,衔接研发端和消费端;科技和科普齐头并进。金苏认为,肠道菌群研究热潮仍在延续,随着科技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持续深入,也将给益生菌的前沿研究注入新能量。而益生菌功效的传导,还是要开发更多元化的终端产品形式,如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通过“益生菌+”的模式,为未来创新提供无限可能。她认为,益生菌在肠道和免疫领域仍有很多可以持续深挖的空间。

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林森则认为,益生菌的快速发展,还有赖于跨学科、跨行业的跨界融合式创新。比如一然生物在制剂方面的工艺创新,除了粉剂、颗粒剂等常规剂型,现在研发出一种冻干缓释片,入口即化。除此之外,一然生物目前还自行研制开发了高密度培养技术、包埋技术、液氮滴冻技术、360度热辐射冻干技术等多项产业化核心技术,以保证菌株的高活性。

哈尔滨秋田虹健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林哲宇表示,2016年日本后生元食品呈井喷式增长,秋田虹海外研发中心引进日本后生元技术,开展相关重点课题的研究;2021年自主研发的7款后生元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他强调,企业应重视自身产品的差异化,全力打造品牌,通过研发、生产更多满足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实现“换道超车”。

无论是“益生菌+”,还是益生元、后生元。各种“新势力”“新能量”加速进场,也意味着作为朝阳产业的益生菌产业,拥有巨大发展空间。这些“新势力”“新能量”也将给我国的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白 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