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行业总第5317期 >2022-08-01编印

精细化将成为国产啤酒转型方向
行业发展应考虑细分领域
刊发日期:2022-08-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夏日炎炎,什么最解暑?冰凉的啤酒绝对是首选之一。不过,当啤酒产业走上高端化之路,曾经三五元一瓶就能享受“清凉一夏”的啤酒消费,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高端化转型“涨声”响起

夏天是啤酒消费旺季。但今年以来,数款啤酒却早早涨价。

今年初,华润雪花啤酒浙江销售分公司发布调价告知书称,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增加等原因,导致产品成本大幅增加,2月1日起,对雪花系列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同期涨价的还有“网红”乌苏啤酒,决定上调620ml红乌苏产品价格。

实际上,啤酒涨价已屡见不鲜。公开消息显示,2021年开始,青岛啤酒陆续对苏北经典、陕西汉斯小木屋、上海经典和纯生等进行提价,提价幅度5%—10%;华润啤酒通过升级勇闯天涯包装,将出厂价上调约4元/箱,提价约10%;重庆啤酒则对绿乌苏等产品提价10%。

对既有产品提价的同时,啤酒企业也先后推出高端单品。

去年华润啤酒推出定价999元/盒(2瓶)的超高端啤酒醴。今年以来,青岛啤酒推出了1399元/瓶的一世传奇。百威亚太则推出1588元/瓶的百威大师传奇,定价已经超过了飞天茅台1499元的官方指导价。

令人意外的是,千元啤酒一度供不应求。5月举办的青岛啤酒年度和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表示,今年一季度中高档产品销量增长10%以上。百年之旅、百年鸿运、一世传奇三款超高端产品销售近20万瓶,一世传奇仍供不应求。

低价啤酒或被边缘化

在国内市场,啤酒曾被定义为“低端消费品”,长期被困在低价里。直到近几年,啤酒企业纷纷对自家产品进行升级,对外打造高端化品牌形象,千元啤酒开始涌现。不过从电商销售看,千元啤酒似乎并不追求走量。仅以天猫旗舰店来看,青岛啤酒一世传奇、雪花禮以醴成的月销显示均未过百。一位酒业人士认为,这可能与供应量少有关,高端啤酒更多体现象征意义,如果缺乏量的支撑,对企业实际利润贡献或一般。

不过,高端单品虽不走量,却抬高了啤酒价格。中金公司指出,随着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推进,需求侧发生深刻变化。10元及以上高端和超高端价位带正快速扩容,进而为中低端提价升级提供空间。与之相应的是,啤酒厂商的提价方式和路径呈现出时点选择更积极、提价产品更高端、提价方式更多样的特点。

近日,记者在西安高新区一大型超市看到,啤酒占据三排货架并搭起销售展台。价格方面,多数超过5元/听(瓶)。数十种不同品牌和口味的啤酒里,一共只有4款单价5元以内。另外,城南一家生鲜超市的啤酒货架上,啤酒单价普遍在10元左右。查看标签可见,这些中高价啤酒原麦汁浓度相对较高,用料较为纯正,配料表中也没有出现大米等原料。

上述酒业人士介绍,过去主流啤酒厂商的产品价格主要是4元及以下、5元—6元、10元—12元三个价格带,近两年大厂商纷纷调整策略,推出百元以上产品来占据制高点。在12元以上、10-12元区间则推出差异化产品或引入海外品牌;8元—10元发力新品,承接主流升级;6元—8元的主流档则替换低档产品;5元及以下被逐步替代。

高端化背后是对冲成本压力

啤酒频频提价,走高端化路线,背后是啤酒厂商提高毛利率、改善业绩的诉求。

例如,华润啤酒在2021年报提到,2021年下半年逐步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适度调整,整体平均销售价格较2020年上升6.6%,以抵消原材料及包装物料价格上涨而带来平均销售成本上升的影响,使2021年整体毛利率较2020年上升0.8个百分点。

另据财报显示,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毛利率,在2021年分别同比增加1.28%、1.9%和2.49%。其中,重庆啤酒、百威亚太毛利率均超过50%。

除了业绩影响,原材料成本上涨是提价另一诱因。天凤证券表示,国内啤酒行业已出现三轮提价操作,第一轮是2007年12月-2008年因奥运费用投放及原材料涨价;第二轮是2018年1月-2019年3月,因为成本加大及行业诉求转移,企业对中低档产品提价;第三轮是2021年9月至今,因原材料成本上涨。

海通国际称,2021年啤酒行业经历一轮持续全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尤以铝罐、玻瓶为首,年初至最高点涨幅都在50%以上,对各家酒企产生严峻考验。受疫情影响,2022年啤酒整体销量仍会承压,原材料上涨也让啤酒的吨成本控制成为难题。

正如青岛啤酒年报所称:“啤酒生产原材物料等大宗物资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也将对公司未来销量、收入和盈利的增长形成影响。”

突破瓶颈只有高端化一条路吗?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2021年我国啤酒产量3562.4万千升,比2013年减少近三成。2022年上半年,全国啤酒产量1844.2万千升,比去年同期下降2%。另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数据,国内人均啤酒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37.2升后,亦逐年递减。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前期扩张迅猛,导致折旧费用高企、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各大啤酒企业选择了关停低效产能,并从低价工业啤酒转战高端啤酒。

随着夏季来临和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啤酒消费的旺季正在到来。单看6月份,我国啤酒产量回升到419.3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6.4%。

安信证券认为,今年2月以来,聚餐、堂食等受阻,缺乏啤酒消费场景,叠加原材料、运输等成本上涨,啤酒行业当前压力较大。各酒企可通过提价、改善产品组合来转嫁成本压力,若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则啤酒行业有较大弹性。

问题是,面对近年产量、人均消费量走低的现实,啤酒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高端化和涨价一条路吗?

万联证券西安营业部投顾屈放表示,长期来看,啤酒行业高端化具有确定性,但是目前国产中高端啤酒还没有形成有显著优势的品牌,仍处于混战之中。但啤酒消费绝不能脱离大众,而应考虑细分领域,如发力女性酒水消费,重点在口感创新上下功夫,打破啤酒与饮料之间的界限,扭转消费者对啤酒苦涩、胀肚等印象。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国内啤酒市场具有行业集中度高、体量已达天花板的特点。要突破发展瓶颈,“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五多”战略一定会进入啤酒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范畴。在此背景下,我国啤酒的高端化之路,将随消费者需求变成啤酒的精细化发展之路。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