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聚焦总第5264期 >2022-05-17编印

学习金融知识 倡导理性消费(十)
远离养老骗局 享幸福晚年
刊发日期:2022-05-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1000 副本.jpg

图片2 副本.jpg

图片3 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20516140600.jpg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由于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常常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那么老年人该如何“远离”养老骗局?应对当前常见的养老骗局进行了解并识别“套路”。

马上消费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在保健品骗局中,诈骗分子通常会打着免费赠送的“幌子”,专门租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公司的“保健产品”,夸大产品功效。在 “温情”骗局中,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以家人之名“关心”、“照顾”老年人,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并实施财物诈骗。此外,在“缴纳养老金”骗局中,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多则数万元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而类似的社保补贴 “优惠”骗局,不法分子则会冒充社保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以要发放社保补贴或者办理社保“优惠”转档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或者缴纳一定的手续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此外,虚构养老项目骗局也逐渐增多,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基地、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迎合老年投资人极其强烈的养老需求,以旅游考察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进而以预售养老床位等名义非法集资。此外,还有以不合理的低价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后通过强制、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其以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奢侈品等商品,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的低价旅游骗局和以“高价回收”作为诱饵,承诺“回购保本+合同保障”来吸引老年人进行购买收藏品诈骗等,都是常见的诈骗手段。

马上消费研究院专家提示广大消费者,首先应树立安全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第二,面对各类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牢记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三,应警惕上门推销,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遇到可疑、陌生的人经常观望、敲门等情况应提高警惕;此外,要端正保健理念,从正规渠道获取保健常识和购药就医,不轻信特效药、神药、进口药等“药托”骗局。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