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累了喝红牛”,这款因一条经典广告语而火遍大江南北的饮料,如今却因旷日持久的纠纷变得“又困又累”。
梳理中国红牛历史以及与泰国天丝系列纠纷案,历史渊源和经纬错综复杂,目前仍很难有定论。最新消息,中国红牛在其官网发布《关于中国红牛50年<协议书>原件的声明》。声明称,中国红牛已经取得50年《协议书》原件并提交给相关司法机关。依据50年《协议书》、《95年合资合同》,华彬集团已经申请仲裁泰国天丝履行以商标投资的义务,以及自1995年起50年内泰国天丝不得在中国承包给其他第三方生产销售红牛饮料同类产品的行为。但泰国天丝之前表示没有签署该协议,日前回应称将对该协议书原件申请司法鉴定。
无论双方最后如何尘埃落定,一个现实问题是,消费者权益却不能忽视:
目前国内市场上现存的“三个红牛”外观极其相似,但是这三个产品哪个厂家出品,成分有何不同,是否有抗疲劳功效,更是让消费者很难分清楚。这种现象本质上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事实上,从三个红牛配方可以看出,无论配方还是功效成分含量都有很大区别。
一言以蔽之,商业竞争不能置消费者于不顾,置公平竞争环境秩序于不顾。
回顾红牛饮料的发展史,正是根植传统商业文化和中国消费者培育,中国红牛成就了商业传奇。许书标与严彬两位企业家之间20年合作的信任和诚信,“投钱得钱、投气得气”的默契,堪称业界佳话。不能磨灭的是,中国红牛能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红牛创始团队中方企业的决定性努力,包括生产许可批文及红牛商标的成功注册。
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持续多年的争执已对红牛品牌以及整个功能饮料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态度是品牌战略之根,也是企业经营的底线。单一的产品、包装、渠道、营销,通过海量媒介和技术手段或许会让企业赚到快钱,但只有把“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放在心上,并为之配置资源、构建系统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品牌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