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新闻总第5220期 >2022-03-09编印

强化创新引领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刊发日期:2022-03-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提高热失控防护技术搭载率 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

□ 本报记者 王薛淄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中,尤以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影响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约发生300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关于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应用带来相关建议。

具体包括,一是建议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的应用,助推其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厂的必备配置;二是建议逐步对存量新能源汽车标配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如对现有存量车型分批更换匹配热失控防护技术的动力电池,对老旧性能源车建立退出机制,确保市面所有新能源车型均纳入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保护体系。

目前,业内解决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主要从本征安全(单体电池的热安全与热设计)、被动安全(电池模块的热蔓延和热管理)和主动安全(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与热控制)三方面入手。本征安全就是从单体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着手,从材料层设计和制造的角度加以解决。被动安全指在某一个单体电池热失控之后,用系统热管理的办法,也就是隔热和散热的办法,保障电池包安全。基于电池模块的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用户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堡垒,尤为重要。

王凤英表示,2021年,以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为方向,多家车企推出相关安全技术。但由于业内认识不足,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及预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出现之前已经购车的用户,并不能享受到这些前沿安全技术的保护。

2025年,汽车行业将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全面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安全”已经触及消费者、制造者、社会管理者的底线,解决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迫在眉睫。

“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作为一种最新的技术,仅凭某几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快速推广。亟需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厂必备技术。”王凤英表示:“建议行业协会搭建平台,引发社会各界以及行业的广泛认知,共同推动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技术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20309020253.jpg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

全过程全链条优化规范 餐厨垃圾处理

3.jpg

□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餐饮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浪费现象仍然严重,餐厨垃圾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为37%—62%,餐厨垃圾产生量预计已突破每年1.2亿吨。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规范餐厨垃圾处理的建议”。她表示,餐厨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牢固树立“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理念,同执行《反食品浪费法》、推行垃圾分类、提倡“光盘行动”等结合起来,打好源头杜绝浪费、过程加强监管和终端废物再利用的组合拳,全过程全链条优化规范餐厨垃圾处理。

在提案中,黄细花分析认为,我国餐厨垃圾处理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餐厨垃圾数量庞大、危害巨大。餐厨垃圾含水含油含盐含有机质率高,如不及时处理,易导致腐烂变质、滋生病菌、污染环境、释放温室气体等系列问题;非法处理餐厨垃圾引发的各种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二是餐厨垃圾合法收运处理占比较低。统一的餐厨垃圾回收体系未完全建立,环卫、城管、商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多头管理,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未形成体系。三是相关政策标准不够完善。国家层面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尚未出台,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性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餐厨垃圾处理关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环境,对此,黄细花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加强源头治理。聚焦制止餐饮浪费,用好法律约束、道德教育、舆论监督等力量,深入开展“光盘行动”,通过开展讲座、新闻宣传、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等方式加强对杜绝浪费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氛围,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总量。

二要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和探索实践,出台全国性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把餐厨垃圾作为需要特殊处理的垃圾类型实施分类处理,建立餐厨垃圾全流程跟踪处理的制度体系。

三要加强产业扶持。出台政策引导和支持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对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终端产品补贴等方式,鼓励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

四要加强全程监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方式,加大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推进力度,提高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加大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引导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按规定单独收集、分类存放、定期交付餐厨垃圾。设立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企业准入审批制度,开发餐厨垃圾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相关监管数据(如计量数据、环保数据等)进行实时采集、传输、统计、分析,实现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台账的电子化,提高餐厨垃圾处置监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

提升国产冰雪装备采购率

从应用环节加快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


2.jpg

□ 本报实习记者 暴梦川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推动了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冰雪制造从‘完全进口’转向‘自主研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大放异彩。”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加快国内冰雪制造企业崛起的建议”。

卞志良认为,北京冬奥会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冰雪装备研发,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信赖国产冰雪装备,冰雪装备的国产化平民化步伐加快,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

作为大型体育制造企业的掌舵者,泰山集团在卞志良的带领下,不断弥补国内冰雪装备产业的空白,在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卞志良告诉记者:“泰山集团把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重要发展机遇,专门成立了冰雪项目研发小组,设计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超级滑雪模拟机,具有自润滑功能高分子仿真冰板,可移动式滑雪跳台设施,铺装满足滑行需求的可释放负离子的专业滑行人造草,同时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防撞垫系列产品、碳纤维雪地自行车及碳纤维滑板、滑杆等冰雪装备配套产品。并且参与制定了冰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正是因为经历了我国冰雪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卞志良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目前还面临着研发攻坚难度大、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产业体系亟待优化等突出问题。

因此,卞志良建议,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建立国产装备产需对接平台,利用专业展会、产业论坛、产业协会等方式,协调各方资源,打造自主品牌,减少同类竞争,做大产业市场,帮助处于培育期的企业度过初期阶段,形成制造企业、经销商、终端用户各环节紧密联系的冰雪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卞志良还注意到了目前我国国产冰雪设备采购率偏低的现状。他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及冰雪运动专业协会要出台政策,进一步提升国产冰雪装备的采购率,更广泛地用于赛事和训练。进一步完善有关采购政策,及时更新采购目录,将国内现有的冰雪运动企业创新产品纳入目录,提升国产冰雪装备使用的共识,从应用环节加快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

此外,今年两会,卞志良还围绕体育公园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当前我国体育公园健身器材简单,容易受天气影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体育公园迎来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提升,未来老百姓的体育公园必然是要建立在依托新技术、新服务的‘智能+健康’的体育公园模式。”卞志良提议,要以科技赋能全民健身,加快体育公园智慧化建设,加强智慧化管理,对全年龄人群关注的运动损伤和运动准入问题加大投入力度,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广大民众把体育公园利用好、使用好。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

抢占“科学护肤”新机遇 助推化妆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313.jpg

□ 本报记者 王薛淄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我国化妆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1月8日广州举办的“科技赋能 科学护肤”2022首届科学护肤创新大会上,更是提出了“技术领先、质量上乘、安全有效、机理可证、标准明确、依法合规”24字的科学护肤倡议。与此同时,外泌体核心科技引领的科学护肤新兴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悄然崛起。

在此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学护肤新兴产业高地,推动我国化妆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加快建立“科学护肤”湾区标准、打造“科学护肤”湾区品牌、鼓励大湾区化妆品科技创新和构建大湾区科学护肤新兴产业集群四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在标准制定方面,组织粤港澳三地的标准化专家、技术专家,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制定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护肤产业标准,以高标准引领推动行业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在品牌打造方面,通过开展国际一线品牌产品与大湾区优秀本土品牌产品的质量比对提升等活动,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本土优秀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湾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创新研发方面,结合大湾区本土特色植物资源或先进技术,设立粤港澳三地产学研合作专项课题,联合开展化妆品原料及产品研究。加大对大湾区化妆品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的支持,鼓励动植物外泌体等生物技术原料的创新研发及转化应用。

在构建产业集群方面,加快促进大湾区科学护肤新兴产业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一些国外已使用多年的安全性已得到研究验证的化妆品原料纳入我国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并在大湾区先行先试;探索下放大湾区特殊化妆品注册、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的审批权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陈海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科学护肤新兴产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化妆品产业最大集聚地之一,拥有旺盛的化妆品消费力。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已与大湾区的科学护肤新兴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在此背景下,建议粤港澳三地积极抢占“科学护肤”新机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学护肤新兴产业创新高地,推动我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食品科技创新投入与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309013915.jpg

□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进入后疫情时代,作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行业,‘健康中国’中营养与健康的载体,在通过科技力量化解‘粮食安全’问题的实践中,食品产业的发展与食品科技的创新承担着比以往更加重大的使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关于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食品产业与科技战略地位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提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食品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撑,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食品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孙宝国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产业的发展稳健有序,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我国食品科技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食品科技界在国际学术领域也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绩,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的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分列前两名,而前五名中,我国高校占据四席。同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也使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全球工业范围内进入先进序列。需要强调的是,食品产业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不止是体现在其自身的产值,作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不仅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方案,也在疫情期间,凸显了应急、救灾的功能,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在突变环境中持续发展的稳定器。

食品产业的稳健有序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孙宝国认为,目前,我国还有很多重点攻关的课题,需要从产业与科技的角度去实现突破。例如,粮油、水果、豆类、肉蛋、水产品等深加工率仅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食品产业与农业产值比仅为1.2:1,相比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11.7:1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孙宝国建议,首先要进一步提升食品产业与食品科技的战略地位,研究实施“藏粮于食品”系统工程。明确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与布局,推动我国食品产业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实现“四大安全”的保障功能,即: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确保民生刚需的“食品安全”、在特殊条件下释放强大产能的“供应链安全”、在慢病高发态势下的“营养安全”。

其次,要树立食品产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面向未来的发展定位,以农业生产为根、以食品产业的发展为干,不仅要成为农业大国,更要成为食品加工的强国。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食品科技创新的投入与支撑,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同时,要以“健康中国”为契机,强化食品科技与营养健康的正确科学观、价值观。避免人们形成过度、主观、非理性认知,否则将对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外,还要培育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与发展动能。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食品科技界共同打造具有公益性、生态性特征的“双创”平台,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实现传统食品、传统餐饮的工业化、标准化。

食品科技界规划了未来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四个重点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未来食品”为契机抢占前沿科技制高点;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创新能力为抓手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导向服务人民健康。孙宝国表示:“在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食品产业将在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与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食品科技将在提升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引领世界食品科技发展潮流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