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县工业园区内拥有漳州唯一的自行车产业园,已引进自行车配件生产企业10余家,2021年已投产企业实现产值3.55亿元。近两年来,面对疫情影响,当地有关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及设备智能改造,提高生产力,拓展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引进新设备 应对工人短缺
连日来,在位于漳浦自行车产业园的品琦运动器材公司的车间里,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100名工人分布在各条生产线上,头戴面罩,忙碌地进行焊接、矫正等工序,赶制出口海外的订单。
品琦运动器材公司由台商许清禄于2014年投资创办,主要生产自行车配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及东南亚,年产值约8000万元。
“公司主要生产自行车三角架、前叉和极限滑板车等,同时也生产一些儿童平衡自行车等,所以公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各类钢管进行焊接,目前主要以人工焊接为主。但这几年来,企业每年都面临招工难问题,特别是熟练的电焊工更是难招,公司虽然一直在提薪,但工人总招不满,这两年受疫情影响,缺工问题更为严峻,一些外地员工无法及时到岗,严重影响订单的完成。”品琦运动器材公司总经理许清禄说,去年一年来,公司接到的北欧订单就有20多万套,订单压力大,所以从去年开始,公司尝试引进电焊机器人生产线,替代了技工。
“你看,这就是公司去年引进的电焊机器人生产线。”在车间的另一边,只见一名技术员负责管理操作电焊机器人,技术员在左边的操作台上,卡好一根车前叉,机器手臂马上进行焊接,与此同时,技术员再到右边的操作台上继续卡好一根车前叉,机器手臂左边焊好焊右边,非常利索,周而复始。
许清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熟练的电焊工,一天工作8个小时,最多只能焊接400支车前叉,而采用机器人的话,每小时可以焊接100多支,每天如果连续24小时工作,最多可焊接2400多支。
相比人工焊接,自动化焊接采用设定好的电子程序操控,对焊点位置、焊料用量把控更加精准,其焊接的自行车架、车前叉也更为牢固、美观。
“今年准备再引进安装多台电焊机器人生产线,进一步加快自动化生产线建设。”许清禄说,届时公司将加大订单接收量,计划明年产值翻倍。
扩展新产品 延伸产业链条
“漳浦自行车产业园首期400亩,已引进自行车配件生产企业10余家,总投资6.5亿元。”漳浦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志远说,这10余家企业主要从事脚踏板、车架、前叉、坐垫、车把手、贴标印刷等自行车配件开发生产,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已投产企业实现产值3.55亿元,纳税1050万元,待已落户厂商的在建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创税收3000万元。
得益于这几年来大陆良好的投资及营商环境,特别是漳州各级政府的“妈妈式”服务,吸引了更多企业来这里落户,已落户的企业则得到快速的发展,扩大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
如玮柏自行车公司,之前主要生产自行车脚踏板配件,而从去年开始,公司又开始涉及自行车中轴。
“现在一天能生产组装4000多组中轴配件。”赵元诚说,随着新机台的安装生产,未来可进一步提高产能,目前公司已接到多个国外订单。
玮柏自行车公司从脚踏板配件向中轴配件延伸,而品琦公司则选择从自行车配件到电动自行车配件的拓展。“之前制造车架、前叉、三角架等配件都是自行车的,而现在已开始往电动自行车配件延伸。”许清禄高兴地说,从去年开始,公司研发了有避震的前叉和仿避震的前叉,这两种配件均可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产品问世后,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现已经过欧盟认证,接到欧洲订单5万多支。
“延长产业链条,做大自行车产业文化。”许志远说,漳浦自行车产业园共规划面积800亩,建设可容纳20家以上高档自行车整车及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打造集自行车研发、生产、交易、展示、体验、赛事为一体的创新型自行车产业园区。 (福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