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区域总第5208期 >2022-02-21编印

化妆品行业人才缺口超10万
刊发日期:2022-02-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新年伊始,多数化妆品企业开门第一件事就是 “招兵买马”。数据显示,目前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法规专员、备案专员、化妆品检测人员成为了热门岗位。同时,部分企业的招聘启事上,还首次出现了“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这一岗位。

总的来说,在法规政策下,化妆品行业门槛不断提高,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增大,供不应求导致行业出现“人才荒”。

化妆品专业人才缺口超10万

目前,质量安全负责人依旧是招聘的热门岗位之一。据悉,这与化妆品包装上不得再出现“出品人”“监制”“品牌方”“联合出品”等引导语有一定关系。

此前很多品牌方由于没有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因此采取了将品牌授权给工厂进行产品注册/备案的方式,然而在这一路径被斩断后,不少品牌方企业为了掌握主导权,自己做备案人/注册人,便又开始了对质量安全负责人的招聘。

除了“化妆品安全质量负责人”这一行业公认的紧缺岗位外,不少化妆品企业还普遍表示,化妆品法规和备案相关的人员也比较紧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属于意料之中的事,这也是新规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之一。”一位行业法规工程师表示,去年新规频频颁布、落地,企业如果不能好好消化这些法规的内容,将寸步难行。他还透露,“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这方面人才,产品备案都成为了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少公司开始招聘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称,此前行业中只有进行化妆品功效验证的9家医院设有“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岗位,很少有企业招聘这方面的人才,但新规要求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后,检测机构和企业也开始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了。

张太军表示,“由于现在很多功效的检测没有出台国家标准,甚至是连团体标准都没有,因此,不管是检测机构还是企业,只要其需要对某一功效进行检测,首先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功效评价的方法。”

而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也是此前多个检测机构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由此可见,不仅是个别机构或企业的需求,而是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功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统一化,都需要“化妆品功效评价工程师”来进行推动。

有专家透露,“仅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的缺口就有好几万,再加上其他的岗位,可以说,化妆品相关的专业人才的缺口已超过了10万。”

企业实力大比拼

毋庸置疑,招聘是一项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有能力者自然会受到企业的垂青;而实力较强的企业,也更容易吸引到有志之士的加盟。与此同时,专业且优秀的人才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可谓是良性循环。

在《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出台时,就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化妆品行业的门槛提高了很多,不少环节均需要专业的人才。事实上,上述多个岗位的招聘“盛况”,实际已体现出了化妆品行业的“抢人大战”正在上演。

不可否认,有实力的企业自然能拔得头筹,更容易吸引人才。因此,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吸引人才的长久之计还是在于“练内功”,形成企业的气场。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人才建设任重而道远

虽然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能通过自身的战略或企业魅力吸引人才,然而,就整个化妆品行业来看,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专业化妆品人才稀缺的问题正日益凸显。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中设置化妆品相关专业的并不多,相关专业人才一向是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合计有21所高校设立有化妆品相关专业,且这21所高校去年与化妆品相关专业计划总招生人数仅为2054人。

不难发现,虽然多个高校均设置有化妆品专业,但全国整体计划招生规模对于行业的需求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而据一位资深行业人士透露,仅中国台湾地区,设置有化妆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就已近50所,两者相形见绌。他还表示,“同时,目前含有化妆品专业的高校中,相关的教材、教程设置等是否会与新法规脱节,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否充足等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不少企业负责人均持有“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两条腿走路”的观点。上海优康化妆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远宝表示,“由于公司很早之前就重视企业员工的内部培养,因此,新规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几乎没有对公司造成较大的影响。”

牵一发而动全身,化妆品行业“基本法”的落地,带来的不仅是行业自身的大洗牌,行业长久良性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体系的支撑。“目前行业中科班出身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张太军说道。从这一角度来看,化妆品行业的人才建设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