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自行车王国,马路上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曾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今,自行车大军逐渐被电摩和汽车取代,自行车不再是代步主力。然而,相比略显沉寂的国内市场,从2020年起,中国自行车及零部件出口迎来显著增长,并呈现高端化趋势。这背后有何原因?势头能否持续?来看看相关企业怎么说。
供不应求,自行车出口增速快
“订单已排到今年下半年,满产满销。去年出口自行车约400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30%。”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盛凯说,“2021年凤凰自行车出口站上新起点,高端产品在市场上仍非常紧俏,订单持续快速增长。”
这家老牌自行车企业出口迎来腾飞,在发达国家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其中,欧洲、美国、日本市场占凤凰出口市场的64%。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人民币,去年销售额则达到50亿元。”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总经理杨玉峰介绍。这家坐落于天津武清的自行车企业,在国内消费者中知名度不算高,但出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产25万辆电动自行车、200万辆自行车,产能几乎全部用于出口,金轮的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车型涵盖山地车、减震车、公路车、城市车、表演车、折叠车、雪地车、童车、电动自行车等全系列车型。”杨玉峰说。
凤凰和金轮的亮眼成绩并非个别现象,中国自行车出口在过去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势头强劲。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出口量达6926万辆,同比增长14.9%;出口金额达5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实现量价齐升。
不仅自行车整车出口增长迅猛,零部件出口也供不应求。自行车变速器制造商蓝图控制器科技公司总经理、创始人刘春生最近忙得不可开交。“疫情导致美国、日本的变速器生产商延迟供货,有的交货周期长达两年,市场面临较大缺口,我们一个月就能交付,订单一直在增加。”刘春生说,凭借过硬品质和更短的交货周期,不仅凤凰、喜德盛等国内品牌看中了蓝图变速器,一些国际大厂也成为其客户。
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文玉表示,中国在自行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创新方面取得很大进步,“特别是疫情影响下,国内关键零部件企业能够马上补充产能,为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自主创新,向中高端产品进军
稍加留心还会发现,自行车出口额增速远高于出口量增速,这意味着自行车出口价格在提高,高附加值的竞赛型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出口增长较快。
“金轮销售额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电助力自行车。”杨玉峰说,“金轮销往欧洲市场的电助力自行车均价达每辆1000欧元,去年销量25万辆,今年随着产能扩展,有望继续增长。”
为啥电助力车能卖出高价?
杨玉峰介绍,电助力自行车与传统自行车基本结构相似,同时增加电机、锂电池作为骑行助力,相较国内消费者熟知的电动车,车身更为轻便,在保留骑行乐趣的同时,将出行半径拓展到15公里以上。
“这种新型两轮产品切中了中长途通勤场景需求。欧洲有不少多山国家,各种坡道极为常见,使用普通自行车会带来较大负担,而电助力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痛点,扩大了骑行群体,让更多运动能力弱的人也能享受骑行乐趣。”盛凯表示,“荷兰40%的自行车市场份额已被电助力车所占据,德国电助力车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助力自行车已成为欧洲自行车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
出口单价提升背后,是国产自行车向产业链中高端的艰苦行军。这既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更要靠自主研发能力的进阶。
据了解,2020年凤凰组建高标准的锂电研发和检测中心,聚焦锂电助力产品,不断扩充和完善产品线,目前已形成山地、城市、特殊功能三大系列电助力自行车。
“电助力车有三大核心零部件:电机、电池和控制器。”杨玉峰说,“控制器搭载的软件系统完全自主开发,电池、电机是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核心零部件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中年创业的刘春生同样感触颇深:“中国自行车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但变速器却被‘卡脖子’,基本依赖进口,很多企业只能赚‘辛苦钱’。”
变速器是自行车的“心脏”,也是利润最高的一部分,成熟厂商构筑起严密的专利壁垒保护自己的市场地位。“别看它小,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涉及160多个零件的协调配合,任何一处出现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体。”刘春生说,“比如变速时会听到‘咔吧’一声,骑行者收到反馈:变速成功。而蓝图一度怎么也调不出这个声音来,在客户和消费者眼中,即便不影响变速,产品也存在问题。”
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症结所在:仅仅是一个齿轮倒角差了0.3毫米。“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需要我们逐一攻克。”刘春生说。
绕开专利壁垒、打磨产品细节,蓝图花了3年多时间开辟自己的技术路线,避免了与美、日厂商的专利纠纷。目前蓝图拥有专利数量超100项,位列世界第三,开发变速器超200种,月出货量超20万套,服务全球客户超200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