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行业总第5203期 >2022-02-14编印

可降解材料装点不一样的冰雪之约
2000余万件、29种一次性餐具和注塑类餐具均可降解
刊发日期:2022-02-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奥运会不仅是万众瞩目的体育赛事,也是展示科技力量的大舞台。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上,可降解材料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助推了“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聚乳酸让一次性餐具减少“碳排放”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加紧生产提供给北京冬奥会的生物可降解餐具。丰原生物作为本届冬奥会生物可降解餐具的唯一供应商,目前已生产2000余万件,包括一次性餐具和注塑类餐具,如一次性刀、叉、勺、餐盒,以及注塑类托盘、筷子、吸管等29种产品。该公司以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生物相容性、光泽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热性好,同时还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具有安全、环保等特点,可以代替塑料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及工程用品。

由于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友好性、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易于加工成型等优点,在生物医用高分子、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和包装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生物基材料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并逐步走向工业规模化和产业化阶段。

目前,PLA已可完全实现国内生产,早期主要用玉米来发酵,为减少粮食消耗,未来,只要含有淀粉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原料,比如农林废弃物秸秆等,可实现变废为宝。目前我国拥有超过年产10亿吨的各类农作物秸秆,原料来源充足,价格低廉,可减少对石油附属物的依赖,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降解塑料袋打造“无塑”冬奥

    北京冬奥会还用上了中国石化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2021年9月,中国石化所属北京石油向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所在地张山营镇捐赠10万只可降解塑料袋,主要用于赛事场馆服务和市民生活所需。这批可降解塑料袋以仪征化纤生产的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为原材料,该塑料袋在堆肥条件下能够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减少塑料污染。

从纱线到列车 “可持续”理念贯穿点滴细节

在北京冬奥会的制服装备设计、生产、发放等各环节也同样贯彻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据报道,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及志愿者配备的装备收纳包,所使用的纱线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生产的环保纱线;包装袋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180天降解率可达90%以上。

可降解材料还应用到了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北京冬奥列车上。北京冬奥列车于1月6日正式在京张高铁上线运行,部分列车使用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奥运版复兴号的内装全部采用了环保可降解材料,可降解率能够达到50%以上,可回收率达到了75%以上。

(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