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叶德宝 □ 牛夏风)智慧商圈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城市窗口,是智慧城市和城市商业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流通创新、消费繁荣的重要载体。
2021年12月31日,浙江省商务厅公布首批省级示范智慧商圈名单,其中杭州湖滨智慧商圈、杭州武林智慧商圈、杭州城西银泰智慧商圈、宁波泛老外滩智慧商圈、温州五马智慧商圈、湖州长兴中心广场智慧商圈、嘉兴月河智慧商圈、衢州水亭门智慧商圈、舟山杉杉普陀天地智慧商圈和台州临海紫阳街智慧商圈等10个智慧商圈上榜。
记者从浙江商务厅获悉,自2020年7月以来,浙江省商务厅会同省委改革办在全省开展省市两级智慧商圈试点培育和商圈服务大提升行动,浙江省各级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智慧引领;政企合作,协同运作;迭代创新,试点推进;多措并举,分类施策”的总原则,指导各类商圈主动聚焦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要求,积极推进智慧商务、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环境、智慧管理等“六大”场景应用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智慧商圈创建和服务大提升行动,是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的延伸。”浙江省商务厅流通发展处副处长景旦群介绍,智慧商圈的改造提升是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和商圈场所的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历史国潮IP和现代化治理和营销有机结合,提升老百姓在商圈的“吃住行游娱购”各种消费和服务体验。
其中,杭州湖滨智慧商圈由上城区深化完善“上城平台·湖滨街区治理”应用场景,“平安一件事”通过汇集公安、交警、城管、地铁、公交等多部门和系统数据,提升重要节假日商圈人流预测、预案决策、现场管理和疏散能力,守牢公共安全底线;“出行一件事”通过整合步行街区内部及周边医院、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库,实现“错峰潮汐停车”;“消费一件事”通过消费者画像,实施精准布局,如某区品牌调整比例达71%,带动营业额提高26%。
宁波泛老外滩智慧商圈由江北区探索“政府+公司”的治理模式,通过三维手工建模与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建模相融合,打造老外滩步行街大数据平台,实现平台与江北区全域治理运营中心互联互通,整合公安、交通、消防等数据,24小时不间断联动提供智慧安防、智慧审批、智慧消防等服务。开发线上智慧停车平台,整合商圈内来福士、绿地中心等主要商业体及周边停车场资源,提高各停车场车位流转率。商圈内服务点提供物品租借、共享充电、共享雨伞等便民共享服务,并实现商圈内“通借通还”,有效增强消费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进智慧商圈创建和服务提升工作。期间,浙江省商务厅还印发了《浙江省示范智慧商圈创建及服务大提升行动评价细则》,并出台省级地方标准《智慧商圈建设与管理规范(DB33_T 2310-2021)》。其中,《评价细则》设置“基础条件”“智慧商圈建设及服务大提升内容”“可持续性”三个大类指标;从面积、营业额、商户数量、商圈消费场景数量、交通便利情况等考量商圈基础条件,从智慧设施、智慧环境、智慧营销、智慧商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六大”场景28个子项考量智慧改造和服务提升,从工作机制、管理规范、区域支持力度、台帐管理等4个子项考量商圈服务提升可持续性等内容,结合省级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涉及具体评价细则内容百余项。
下一步,浙江省商务厅将总结省市两级开展智慧商圈创建和服务提升的工作经验,分类提炼省级示范智慧商圈改造提升经成果,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同时,梯度开展省市两级智慧商圈创建,争取2022年亚运会之前形成“20+50”的两级示范智慧商圈规模,支持并指导有条件的商圈申报国家级示范智慧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