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视点总第5170期 >2021-12-21编印

刘持正的霍山石斛情结
刊发日期:2021-12-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 本报记者  朱 喜


    人如其名,持正守中。刘持正,他的家乡位于河南信阳的一个穷山僻壤里的小山村,他在2004年由上海一名退休工人资助下完成高中学业,考上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完成大学四年课程。因为在大学期间,其研究方向就是石斛组培,所以2008年毕业后就投身这个在当时还是非常冷门的行业——石斛产业,帮助企业组培霍山石斛。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农业是极少有人愿意投身的行业,稍微有点资源的学生都不会在这个枯燥、无味的行业试水。20多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大城市是流光溢彩的,是喧嚣热闹的,也是让人沉醉迷离的,但是刘持正在杭州工作几年,毅然决然地回到离他家乡不远的同在大别山区域的小县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不为别的,就为霍山石斛而来。

    2013年,刘持正踏上霍山这块土地,按他本人的说法,这就是家乡,就是归属,还有他梦寐以求的,也是一直研究的领域——霍山石斛。彼时,霍山石斛产业在当地刚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但起步为艰。凭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几年在石斛企业的实践,以及孜孜不倦地追求创新发展,迅速在霍山当地立脚,为当地很多企业做技术指导、组培、种植、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信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投身这个行业,在当时很多人不解,上山、下地、组培、育种,为当地的石斛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2019年开始,刘持正拿出所有积蓄在霍山县建石斛基地,致力于打造第一个霍山石斛文旅科普园,让更多的人了解霍山石斛,买到放心的霍山石斛。

    在霍山的几年,刘持正发现霍山石斛有着深厚的历史,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于是,他向很多企业乃至政府建议建立一个霍山石斛文化馆,科普正宗霍山石斛文化,但是面对这虚无缥缈的文化,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政府也对一个无资历的小伙子将信将疑。面对这样的疑惑,刘持正感觉只有自己做才能实现愿望,但是自己没有资金,没有人脉。

    人总要有梦想,梦想是人生坚持的动力,他深知,除了石斛,他不懂别的,这一生就为石斛而生。于是,刘持正辞去了有丰厚报酬的技术指导工作,自己在2016年建立了霍山第一家小型霍山石斛文化馆,科普霍山石斛文化,传播霍山石斛知识。

    在霍山县落地生根的刘持正对霍山石斛有着深厚的情结,随着社会信息的飞速发展,霍山石斛发展越来越快,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断滋生,很多企业和农户为了牟利,从外地购买石斛冒充霍山石斛,霍山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外地石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扰乱市场,给霍山石斛的名声造成了重大损失。随着电商,直播渠道的发展,无数外地石斛打着霍山石斛的名义销售,低价倾销,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在这危急关头,霍山石斛不破不立,刘持正率先举起保护霍山石斛的大旗,呼吁政府和相关企业、协会把保护正宗霍山石斛作为第一要务。在此背景下,霍山县政府出台了保护霍山石斛的诸多政策,有步骤地打击假冒伪劣霍山石斛。刘持正也代表霍山石斛企业建言献策,在市场监管整治大会上作为企业代表呼吁。

    刘持正表示,霍山石斛从历史上看是最悠久的石斛,被称为汉石斛,这是从古到今,全社会公认的最悠久,最好的石斛品种之一,历史和各医学经典就是实践的最好证明和最完美的背书。霍山石斛最伟大之处就是其国际公认的拉丁文名称取名为霍山石斛,全世界唯一的以一个县域城市命名的中药材。这就是霍山当地老百姓的一个财富,祖宗留下来的致富法宝,霍山县一个全国知名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数外地投资商来霍山投资,就是冲着霍山石斛的地标性和唯一性来的。

    刘持正认为,霍山石斛,首先是霍山县的地域限制,面积限制,只要保护得好,霍山石斛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级稀缺产品,最终受益的是霍山县全域的人民。

    刘持正呼吁,霍山石斛是唯一的小地域命名的奢侈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保护这个民族品牌,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刘持正作为一个外地来霍山发展的年轻人,居然对霍山石斛如此的有情怀,非常值得肯定。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对霍山石斛的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被当地老百姓和相关部门推选为霍山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和霍山县衡山镇人大代表,继续在不同的平台为霍山石斛更好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被问到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财力、人力做霍山石斛文化时,刘持正认为,霍山石斛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都非常重要,当看到那些从外地收购其他品种石斛冒充霍山石斛,只想赚钱的不良企业或农户,非常气愤,非常心痛,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霍山石斛的认知还是缺乏的,普及霍山石斛文化也迫在眉睫。这是一种精神,不忘初心,实事求是的精神。刘持正和他的沁徽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是刘持正一直坚持的原则,他说他来霍山后有几个恩要报:

    第一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资助他读书的上海退休工人姚老爷子,他报恩的方式也很特别,除了把姚老爷子当亲身父亲之外,他最重要的是传承希望工程精神,虽然他还在创业期,但是他在霍山县积极参与扶贫工作,还资助了两个孩子读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的事迹还被当地媒体宣传报道。

    第二就是为了霍山石斛,霍山石斛给他带来了一定的财富和地位,但是他考虑的是怎么给霍山石斛回馈,他的回馈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保护霍山石斛的长远发展,发扬光大霍山石斛文化,抓住各个机会和平台呼吁发展正宗霍山石斛,造福霍山民众,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