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 月
日前,中国营养学会教育培训中心与达能开放科研中心联合发布了《2021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再一次将儿童营养健康问题摆在大众面前。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成为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问题形成的根源入手,改善儿童不合理膳食和缺乏有效运动的情况。这也意味着家庭需要在儿童营养健康上练好基本功。
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更是孩子学习知识的第一场所。上述《报告》显示,约51%家长反映3岁—12岁的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存在日常膳食结构显著不均的问题,且达到膳食结构均衡性优秀水平的儿童不足3成。调查中显示的问题足以说明家长在儿童健康饮食中的重要地位,多数家长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饮食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面对这些问题,又该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呢?
笔者认为,对于儿童日常膳食营养摄入不平衡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营养知识,并形成正确的营养认知与膳食规划,方能做到在饮食上实现科学育儿。当然,健康饮食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习知识也要与实践行动结合起来。在家庭餐饮中,家长要做到新鲜蔬菜水果、肉蛋奶、杂粮谷物等食品的平衡。面对小朋友喜欢吃的一些油炸食品、高盐高糖类食品,要讲究适度原则,并能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同时,也要向孩子传递营养小知识,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健康饮食氛围,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其科学健康的饮食体系。同理,儿童运动缺乏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家长做出表率,并不断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运动,最终形成长久运动习惯。
当然,家长想要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又离不开社会、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助力。权威部门带来的科普教育效果远远要高于各种社交平台上的零散知识。从一这点来看,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尤为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终归离不开家长的努力,而达成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庭成员,甚至是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