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广告总第5131期 >2021-10-27编印

义博会聚焦全球采购 深化“标准”而多彩
——第27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成果丰硕
刊发日期:2021-10-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0月21日至25日,第27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吸引了全国18个省市的2300余家企业参展。

    本届展会以“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全球采购、义乌风向”为主题,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联合主办,由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

    据了解,本届义博会设有五金工具、日用品、建筑五金、机电机械、电子电器、体育及户外休闲用品、玩具、服帽针纺、文化办公、工艺装饰品等10大行业展区,并设有标准主题展区、RCEP展区、跨境电商展区、妇联展区、汽摩配展区等特色展区,设置绿色低碳领跑主题公共展区,共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览面积达11万平方米,吸引了全国18个省市的230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采取线上线下同期举办形式,将重点邀请300家优质参展企业同步开展线上推广洽谈活动。

    展会期间举办国际经贸代表团浙江行“走进义乌”对接会、RCEP主旨演讲、标准主题系列活动、第十七届长三角贸促机构联席会议、第十二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第四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杯国际小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国(义乌)世界小商品创新驱动国际会议、首届全国巾帼助农创业浙江基地直播大赛等数十项配套活动,进一步凸显义博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提升展会经贸成效。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绿色展览运营管理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发布会,推广义乌绿色办展经验;举办第四届中小企业标准化(国际)大会暨2021年世界标准日浙江主题活动、国家标准发布会、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工作座谈会等多场标准相关主题活动,集中发布一批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标准化成果。同时,展会还将邀请常驻中国的国际商务型网红至展会现场逛展并拍摄义博会宣传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对义博会进行推广。


解锁新玩法 城市未来更可期

    2021年对标达标展区采取“1+6”展出模式,即:对标达标工作成果展示及6个优秀对标达标城市展示。邀请对标达标综合排名前十城市:温州、西安、郑州、南通、湖州及滨州参展,充分展现对标达标工作的先进性及代表性。

    在对标达标展区的7个展位中,公共展区部分为对标达标现阶段工作成果数据展示,介绍现阶段整体工作开展情况,及各纬度数据排名情况,同时对优标达标率等数据进行宣传展示。郑州展区以服装为展示主体,展示产品包括上衣、裤子及裙装。西安展区以机电设备为展示主体,展示产品包括电机、电机控制柜(模型)等。温州展区以智能门琐为展示主体,展示产品包括指纹智能门琐、APP远程控制门琐等。南通展区以纺织品为展示主体,展示产品包括家纺床上用品、地毯等。滨州展区以厨房设备为展示主体,展示产品为商用烟机灶具等。湖州展区以木制品为展示主体,展示产品为家用木地板等。

    此外,在对标达标展区将重点宣传刚刚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突出纲要中提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对标达标工作机制,推动企业提升执行标准能力,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水平”。

    同时,本届义博会将继续推动参展企业“亮标”,并亮明产品执行标准和主要性能指标,采购商可以通过蓝色大拇指、金色大拇指标识辨认亮标和制标企业,并详细了解和比较企业执行的相关标准。“亮标”展区将覆盖义博会全部10大行业,亮标率达50%以上。


挖掘新场景 双碳主题绿意浓

    本届“义博会”一大亮点,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的绿色低碳领跑概念的整体家居展示馆首次亮相。

    据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终端用能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居产品作为“用能大户”,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也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为此,我国先后制定了能效标准标识制度、水效标准标识制度、绿色产品标准化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并发布了能效标准73项,成为国际上能效标准覆盖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

    “强制性能效标准标识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节能政策措施之一,有效引导了产业绿色升级,显著提升了产品节能低碳水平,对于引导绿色低碳消费、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中标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测算2005 年到 2020 年,能效标准标识累计带来了超过 25000 亿千瓦时的节电量,平均每年节电量超过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

    本次绿色低碳领跑家居展示馆,围绕四大制度,优选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家具产品、节能型家电、节水型卫生洁具、企业标准领跑者日用品等38种绿色低碳智能化产品,浙江方太、帅丰、科尔卡诺等6家企业的15款产品以及相关标准也将在展区亮相,展示“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的理念。

    此次义博会还延续往年特色,提倡展区内参展商使用可回收的搭建材料。2019年开始,义博会开始绿色展装的尝试,近年来,可回收搭建材料的使用率逐步提升到90%左右,大大减少了展材的浪费。

    在多年尝试的基础上,义乌总结形成了《绿色展览运营规范》地方标准,并进一步推动其上升为浙江省地方标准。今年义博会期间,浙江省地方标准《绿色展览运营管理规范》将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由义乌牵头制定,以义乌和全国各省绿色办展工作经验成果为基础进行总结编制,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引导展会行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按下加速键 共享数字化红利

    进入标准主题馆,在右手边,一方如红色印章般的“品”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品字标浙江制造”主题展区。

    2016年“品字标”首次走进义博会,带来众多浙江先进制造业企业和产品,为义博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浙江“红”。光阴荏苒,今年已是“品字标浙江制造”主题展馆如约亮相的第六个年头。

    今年亮相义博会的“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来自金华、绍兴、宁波、温州、湖州等地市,知名企业有方太、亿田、洁丽雅、兔宝宝、世友等。主要涉及文体用品、家用电器、五金用品、日用品、纺织品、地板等行业,共27家企业,132个标准展位。

    沿着参观步道再往里走,来到了主题展区的公共宣传区,在这里可以一览质量在线建设成果,同时还将全方位展示来自十一个地市“品字标”引领产业提升等质量提升案例。作为为质量监管量身打造的数字化应用平台,“浙江质量在线”自8月上线以来,已推动“品字标”企业大幅新增。

    “浙江质量在线”通过数字化手段,串联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用消费者的选择和即时反馈倒逼企业提升质量,完善政府端的监管和服务。“浙江质量在线”产品合格出厂场景中的“浙品码”已经在义乌得到了大范围应用。


锚定新发展 十里红妆觅商机

    去年,义博会第一次引入时尚美妆系列活动,并在标准主题馆中专设时尚美妆主题展区,吸引了24家浙江美妆企业参展,成为一抹靓色。

今年时尚美妆展区持续发力,集中展示2020浙产美妆十大品牌企业等浙江省化妆品领域高质量的企业代表,集中展示眼影、口红、指甲油、粉底液、牙膏、淋洗、护肤化妆品等产品,展区面积2500平方米,共计23家企业,1家技术机构参展。为响应国家双碳减排要求,展区内倡议提前实施国家标准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义乌现有化妆品生产企业169家,约占全省三分之一,近四年,年均增长15家以上,是全省最大的彩妆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唯一县级市拥有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受理点。

    义乌将立足自贸区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平台,按照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建设目标,以更高的战略视野,更完善的体制机制,创建化妆品监管创新与服务发展示范基地,争当化妆品科学监管与服务发展的“重要窗口”,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化妆品商贸平台,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彩妆生产商贸物流集群。同时,引领全省化妆品监管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更好地为安全用妆和全省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畅通双循环 助力共同富裕

    10月21日,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义乌市政府主办的浙江省第八届省外市场采购浙货对接会与第27届义博会同时开幕,来自全国15个省市、30多个市场的200余名年浙货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省外市场经营大户,搭建起省内外商品市场商贸大平台,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更加广阔的渠道和空间。

    众所周知,浙江商品市场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随着越来越多的浙商走出浙江,省外市场已经成为推动浙江制造和浙江产业提升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5000多家浙商创办的商品市场,500多万浙商经营户活跃在省外,这些省外浙商市场销售的日用商品70%来自浙江,每年带动约5千多亿元的浙货销售。

    自2014年开始,“对接会”已成功举办七届,每一届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吸引了大批国内主要商品市场参与,进一步扩大了浙江产品影响和销售渠道。

    今年,“对接会”继续发挥桥接功能,直接联通省内省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去年的“对接会”上,全国主要商品市场达成了“同舟共济、互促共荣;优势互补、促进循环;创新探索、共谋发展”等共识。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主要商品市场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主要市场在构建贸易活动、搭建国内外物流、建立国内外仓储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具体合作,签订了助力国内循环的“省内外商品市场对接合作协议”、融入国际循环的“共同建设海外仓协议”,进一步拓展对接领域、丰富合作内涵,为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缩小“三大差距”贡献商品市场力量。

    “本次‘合作机制会议’的召开,也将标志着‘对接会’继‘浙商’反哺、‘浙货’输出之后,向‘国货’互通、国际共建、共享共赢、共同富裕的再次跃升。”浙江省市场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浙江正迎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

    于是,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对接会”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大平台,也在通过进一步深入研讨全国主要商品市场共建合作机制,主动探索发挥商品市场力量,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商贸枢纽型市场,让各类要素在统一大市场体系内自由流动、迸发活力。”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接会要突出商品的对接、主体的合作,打开助力共富的新通道;要注重思维的重构、理念的重塑,打开价值创造的新蓝海;要发挥标准的引领、质量的提升,打开全球竞争的新空间;要保持创新的勇气、奋进的信心,打开先行示范的新局面。           

(沈贞海)


浙江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600项

10月23日,2021年度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品字标”品牌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义乌召开。在本届义博会召开期间,“品字标”系列活动一直贯穿始终,从标准主题展馆到第四届中小企业标准化(国际)大会,随处可见“品字标”的身影。社会各界研标、学标、用标热情高涨。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600项,总累计2579项,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省新增“浙江制造”企业703家,“浙江制造”证书916张,国际合作证书66张,“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将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2000项、培育“品字标”企业2500家。

    “品字标”在本届“义博会”上大放异彩。今年已是“品字标”主题馆如约亮相的第6个年头了,在“品字标”公共展示区部分集中展示了“品字标”近年来品牌、标准、认证工作的发展史、浙江省11个地市的“品字标”建设成果、“品字标”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创新举措以及“品字标”带动产业提升发展成效。方太、亿田、洁丽雅、兔宝宝、世友等27家“品字标”企业参展,每家企业统一亮品牌标识、亮关键指标对比表、亮质量承诺,集中展示了浙江省高水平、高质量企业和产品。     (沈贞海)


“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发布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位居榜首


    10月22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2届中国商品市场峰会在义乌召开。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商品交易市场数字化创新发展报告及“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金华占4席,分别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居(第1位)、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第24位)、东阳中国木雕城(第42位)、东阳花园红木家具城(第49位)。

    记者梳理发现,在发布的第12届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中,浙江有33家,占据了三分之一。其中位列榜单前十强的有四席,分别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和桐乡濮院羊毛衫市场。据悉,去年,浙江全省3260余家商品市场共实现成交总额2.12万亿元,连续六年突破2万亿,今年有望突破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商品市场的发展畅通了经济循环,增加了居民收入,已成为浙江开启共同富裕之路的金钥匙。

    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雪峰介绍,榜单并不是对市场面积、营业额这样的数据单纯比较,而是在全国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在综合考虑市场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规范完善程度、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依据能够反映市场吸引力的规模指标、能够反映管理力的管理人员指标,能够反映运营力的收入和利润指标,能够反映市场培育力的线上商户、就业和企业制商户及规模商户的指标,综合测算和专家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相对精确的,可以说是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结构调整、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浙江商品市场的实力值得肯定。”

    “浙江市场领跑全国,这是在情理之中的。”浙江省市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市场的规模、档次、成交额,历年来都是走在全国前列,这与浙江市场自身的努力以及浙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报告指出,这些上榜市场不仅是先行者,更是勇敢的革新者。以义乌小商品城为例,近年来,市场经营户在模式、工艺、材料、概念、功能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有的抱团作战,成立经营联盟;有的延伸贸易服务链,为外商提供 “采购—出货”一站式服务;有的向多元化发展,输出产品种类齐全的“小超市”模式;还有的涉足配送领域,甚至包下一个省的“小商品直销超市”集中供货……

    本次峰会以“数字化引领商品市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首次发布了“中国商品市场十大数字化领跑者”榜单。其中,浙江有6家市场携手入围,表明在市场数字创新方面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其中,金华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上榜,与海宁中国皮革城、绍兴中国轻纺城、常州夏溪花木市场、深圳水贝万山珠宝文化产业园、临沂临谷电商科技创新孵化园、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中国(临沂)花木博览城和舟山国际水产城成为商品市场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典型代表。

    从星级市场到“五化”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省内市场到省内、省外联通市场,从实体市场到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智慧市场。在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互融互通”之下,浙江商品市场走在了一条循环向上的正确道路上。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商品市场的贸易形态。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新常态,转型、提升,成为浙江商品市场发展的新信念。浙江的商品市场开始向数字要新动力,向云端蓄新势能。

    “今天的商品市场,已成为加快构建“两链”“双循环”进程中当之无愧的重要枢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的关键载体和重要平台。

                                (沈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