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上班族而言,“地铁+共享骑行”的出行方式已是日常标配,共享单车和电单车作为接驳地铁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方便。日前发布的《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显示,共享骑行作为轨道接驳作用明显,轨道里程越高的城市,周边共享单车骑行总量占比越高。在纳入统计的24个城市中,轨道里程300公里以上城市中除杭州外,共享单车在轨道周边100米范围内骑行比例均超过35%,北京市轨道周边骑行比例最高,达到41%,其次为上海、武汉,分别为39%、38%。
共享骑行大大拓展了轨道交通服务区域的覆盖范围。《骑行报告》认为,以石家庄为例,“轨道+共享单车”出行方式,相比传统轨道周边800米服务圈层,石家庄共享单车平均拓展至1200米,轨道服务覆盖人口增加约25%。根据石家庄单公里轨道人口覆盖与投资测算,相当于额外增加约15公里轨道,或者节省建设投资约110亿元。
大力发展慢行交通是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共享骑行作为现阶段城市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与接受。如何让共享骑行在方便人们出行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看来,持续完善提升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环境品质,对促进绿色出行、发展共享骑行具有根本作用。周边的骑行环境越舒适,人们选择共享骑行的积极性越高。
做好轨道周边骑行设施与环境的精细化设计,是完善大城市共享单车治理、提升轨道服务覆盖、促进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抓手。赵一新介绍,有城市对地铁站周围的骑行环境加以改善,比如加宽骑行道路,形成林荫道以避免夏日暴晒,减少路边机动车停放对骑行的干扰等。
《骑行报告》显示,共享骑行能够有效填补用户夜间出行需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夜宵消费活跃度高的城市,如深圳、海口、福州、西安、成都等,其夜间共享骑行占比也较高。南方城市的夜宵消费活跃度高于北方城市,对应南方城市的夜间共享骑行占比也高于北方城市。
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共享骑行对于节能降耗和城市实现“双碳”目标无疑具有积极意义。《骑行报告》认为,共享电单车用户的人均年碳减排48.9千克,约是共享单车35.6千克的1.4倍。每多增加1位共享骑行用户,人均年减碳量约等于多种2棵树。
一段时间以来,发展共享电单车在社会上存有争议。共享电单车相比共享单车在速度上更具优势,对于一部分人群而言共享电单车是更受欢迎的。然而一些城市对于发展共享电单车一直持谨慎态度,有的城市曾明确表态不鼓励共享电单车发展。这主要是出于对电池安全的考量。当前,行业对电单车的电池容量有明确要求,不得超越一定限度。加之实施规范的充电操作,共享电单车的安全性在逐步提升。赵一新认为,安全性是发展共享电单车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应该合理有序引导共享电单车健康发展,政府和企业积极配合,在安全和方便之间力争平衡。应贯彻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发展思路,避免“一刀切”。 (亢 舒 马雨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