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特刊总第5115期 >2021-09-28编印

产业集群提质跃升 推动建设轻工强国
刊发日期:2021-09-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十三五”以来,全国轻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我国跻身世界轻工业大国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涌现出一批轻工业先进产业集群和轻工业产业集群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广大轻工业产业集群在今后做出更大贡献,经研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决定授予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中国家电品牌基地·南头”等30个产业集群为轻工业先进产业集群,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等40个单位为轻工业产业集群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号召全国轻工业产业集群向受表彰的先进产业集群和先进单位学习,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升集聚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等各方力量对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作用,为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轻工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九部门赋予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建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工作职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各有关行业(学)会、中心严格按照《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建管理办法(修订版)》的要求开展轻工业产业集群共建工作。

2020—2021年,贵州省仁怀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潮州市人民政府等79个地方政府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新评或复评产业集群的申请。中国轻工联与各有关行业协(学)会、中心共同完成了申请审查、实地考评、会长办公会审定等规定的程序,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研究决定,授予贵州省仁怀市“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等84家产业集群称号。

中轻联表示,望获得称号的产业集群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科技创新,实施“三品”行动,强化标准支撑,建设绿色智慧产业园区,提升集聚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集群提质跃升,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建设轻工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轻工业先进产业集群

广东南头擦亮“中国家电品牌基地”金字招牌


图片2 副本.jpg

9月25日,在全国轻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荣获“轻工业先进产业集群”称号。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广东南头是一个以家电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工业镇,自2004年获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以来,先后获得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管理与服务先进单位、广东家电品牌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家电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荣誉。2018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发文,授予南头“中国家电品牌基地”称号。2019年,商务部授予南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家电)”荣誉称号。

据了解,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头镇家电产业品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知名度、行业竞争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2020年,南头家电产业实现总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实现规上家电产业产值406亿元,规上家电产业增加值79.5亿元,家电产业出口额265亿元,家电产业工业固投超15亿元。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南头镇现有家电相关企业4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截至2020年,家电产业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2150件,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5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2个。形成以TCL、长虹、奥马等龙头企业为带动,超165个家电产品品类的生产规模。与此相关的五金配件、注塑、包装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应运而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形成以空调、电视、冰箱等大家电为龙头,小家电门类齐全、零配件配套完善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已建立完整的家电产业链,产品几乎涵盖所有家电种类,现代家电特色产业经济优势明显,是全国唯一一个区县级白电、黑电产业链齐全的镇区。

近年来,南头镇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家电品牌基地迈向全球家电产业链中高端,大力实施“强链工程”,构建协同创新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投入3000万元建设南头镇品牌家电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中山市智能家电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检验检测,电商服务和技术研发四大板块,先后引进以硕泰科技、中认华南和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等机构,打造辐射大湾区的一站式现代服务综合体。

“为了塑造发展环境新格局,打造精品城镇发展新优势。南头镇大力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是企业的‘保障组’和‘服务员’,全新建设南头行政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一流营商环境。” 徐宁军对记者说道。

徐宁军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南头镇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眼界、更大的担当,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坚持产业立镇、工业强镇不动摇,以科技创新、质量品牌开启产业集群新篇章,打造精品城镇新南头为发展目标,心无旁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贾淘文 文/摄)



山西祁县玻璃器皿产业融入“双循环”


微信图片_20210927141028.jpg

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一带一路”合作区规划展示馆里,一幅巨大的“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图铺满了整个墙面,上面标着祁县玻璃器皿在中东、东南亚、欧洲、中非等地区的出口路线。过去几年,产自祁县的玻璃器皿先后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0多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平均每年出口增幅达20%。

“祁县各类玻璃器皿厂已经增加到47家,其中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约占全国产量的50%,大约70%销往国外。”9月25日,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全国轻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胡晓峰告诉记者,2020年,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37亿元,出口额3.59亿美元,占据全国手工玻璃器皿半壁江山。

据了解,祁县玻璃器皿产业从十九世纪初的手工作坊到当前的工业化企业生产,历经百年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祁县县委、政府大力支持产业发展,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层面给予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大力扶持;从企业自身层面,加快开放、创新步伐,为祁县玻璃器皿行业赢得诸多荣誉。

胡晓峰介绍说,目前祁县建设有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全国玻璃器皿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中心。建设有9000平米的会展中心,已经连续召开了3届“中国玻璃器皿博览会”。成立有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产业发展研究。组织起草了玻璃器皿生产技术丛书《玻璃器皿生产工艺手册》、《颜色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生产区技术疑难解析》和《玻璃器皿的装饰》,结合祁县百年发展的实际经验,在生产技术方面为产业凝结了重要的文献瑰宝。祁县职业中学已获批准开设硅酸盐、玻璃工艺、艺术设计等专业,下一步将成为产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汇集地。

在自主创新发面,祁县玻璃器皿人工吹制玻璃料质已全部更新为祁县独有的无铅水晶玻璃,折射率和透光率更好,足以和欧洲产品媲美。在技术进步方面,祁县机制玻璃器皿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德国肖特生产线,生产最新进的高脚杯。新上了5条机吹口杯生产线,采用硼硅玻璃料质,开创了机器直接吹制硼硅耐热玻璃杯的先河,弥补了市场空白。在绿色发展方面,炉型全部改造为电熔炉、天然气炉,电熔炉占比达90%,全部配套了环保设备,实现了环保发展。玻璃帽口料、杆头料全部回收再利用,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做到了绿色循环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祁县也重视品牌打造和专业市场建设。目前,祁县全玻璃器皿行业拥有品牌100多个,专利300多项,手工玻璃产品连续四年供应G20峰会、“一带一路”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山西全球推介会等国宴使用,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拥有“大华”“宏艺”两个中国驰名商标,“Baer”“彦雅轩”等品牌产品已占领国内酒杯、醒酒器高端市场领域,“凯洛诗”品牌入选为国内轻奢品牌之一。

此外,祁县建设有8000平米的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展销中心,汇集全国各地特色玻璃器皿产品展示交易。还正在规划建设3万平米的玻璃商贸城。每年组织玻璃器皿企业参展2次广交会,固定展位达到了36个,组织企业每年参展山西品牌丝路行、中华行以及法兰克福展、迪拜酒店用品展、上海百货会、深圳礼品展、广州酒店用品展、亚欧博览会、成都礼品展及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对企业摊位费予以补贴,以“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整体形象进行宣传营销。线上方面,祁县每年邀请电商龙头企业为玻璃器皿企业进行专场培训。目前从事玻璃器皿销售的电商网店已经超过了600个,其中营业额千万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达20余户,最大的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了5000万元。通过电商模式,祁县的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直接对接市场,改变了祁县以往代工生产的模式,打通了祁县产品内循环通道。 (解 磊)



轻工业产业集群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制鞋产业城管理委员会:

“四送一服”为鞋企发展赋能


图片3.jpg

“有了这张项目入区明白纸,我们对整个入区事项办理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每个手续环节都一目了然,这下就好像是有了导航,该办哪个环节也不再困惑了,鞋城‘四送一服’为企服务真贴心”。安徽省宿州鞋城园区企业安徽海辉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前来走访回访的“四送一服”包保人员满意地说道。

该负责人所说的“明白纸”到底是什么?据宿州市现代制鞋产业城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明前介绍,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节省新入区企业办理事项的时间成本,提高项目落地开工的效率,鞋城编辑整理出《鞋城园区项目入区流程明白纸》,该“明白纸”涵盖了项目入区的手续环节、适用范围、办理部门、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办理人员等详细内容,不仅如此,企业办事的每一个环节的申请条件、提交资料、登录平台、申办步骤、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细节信息也都详尽记载,并且各手续环节内容介绍里还同时注明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这种公开化、透明化的办理指南大大节省了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提高了申办效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对鞋城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和落地归属感。

而这只是鞋城秉承“顶格服务”理念、精准服务企业,努力打造高效、规范、透明、友好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9月25日举办的全国轻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代表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城领取“轻工业产业集群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奖项的丁明前告诉消费日报记者,近年来,宿州鞋城把握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大势,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用好“四送一服”工作机制,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办事流程,“拼环境”“拼服务”,确保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工厂筹备期间,工商注册、设备卸货寻找叉车、工人住宿用餐等一些繁琐的事情鞋城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从不推脱,通过帮办代办、送政策上门、主动帮助对接相关部门等各种途径帮我们一一解决,办事很有时效,信守承诺,这让我们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安徽宿州登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先生也对鞋城管委会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正是在鞋城管委会这样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之下,如今的宿州鞋城围绕“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意、教育培训、电商直播”“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抓住中部崛起、淮海经济区规划、长三角产业转移、皖北振兴等多重机遇,坚持龙头引进、整体承接、集群发展,加速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市场依托型等产业转移,形成以百丽、康奈、东艺等国内知名整鞋企业为龙头,集聚一批配套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榕树经济”效应。同时完善园区城市功能,真正实现了“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

此外,鞋城还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产城融合机制,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及住房保障体系,将来鞋城务工人员住房纳入政府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政策享受范围,实现务工人员“来鞋城就业、在城市安家”梦想;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大学等方式,让务工人员能够得到技能的提高,实现长远的发展,从而提升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和认同感。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宿州鞋城建成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注册登记企业及工商个体户达3012家,吸纳就业及居住人口约5.6万人。2020年全年规上企业皮鞋年产量约2700万双,实现年产值、利润分别为49.8亿元、7.35亿元,同时鞋服制造被安徽省政府、宿州市政府确定为宿州市首位产业。宿州鞋城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在国内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制鞋产业集聚区。

丁明前表示,鞋城将力争到2025年末形成鞋服制造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打造全国性重要鞋服产业基地,达成“四上”企业12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营业收入1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1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近26亿元,税收收入超13亿元的规模,形成全国领先的轻纺鞋服智能化产业基地。 (解 磊 文/摄)



轻工业新共建及复评产业集群

    市场占有率高、龙头企业集聚、品牌优势彰显、企业研发能力强、标准化建设有力及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发展支撑强劲

深圳再获“中国钟表之都”称号

微信图片_20210927113509.jpg

日前,记者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全国轻工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广东省深圳市凭借产业集群优势,再次被授予“中国钟表之都·深圳”称号。

此前,在“中国钟表之都·深圳”称号复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深圳钟表业具有市场占有率高、龙头企业集聚,品牌优势彰显、企业研发能力强,标准化建设有力及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发展支撑强劲四个特色亮点,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意继续授予“中国钟表之都·深圳”称号。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朱舜华告诉记者:“始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深圳钟表产业,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逐步成长起来。2014年,深圳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钟表协会授予‘中国钟表之都’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称号的城市。”

    据悉,目前全球有钟表微精密技术生产能力的三大基地分别是瑞士、日本和中国。以深圳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手表生产和配套基地,中国手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深圳手表产量占中国手表产量的53%,占全球手表产量的42%。”

朱舜华表示,目前深圳钟表微精密技术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以精密制造为产业基础、以创新设计为手段、以品牌运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雏形。

依靠资源集中,全产业链条聚集的优势,深圳拥有了完整的手表产业链。深圳钟表制造成表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95%在本地生产,形成了精密加工设备制造、机心、表壳、表盘、表带及芯片、电路板、微型步进电机等完整产业链,具备集研究开发、外观设计、加工制造、试制检测、表面精细化处理、材料改性等完善的全产业实力。

凭借多年的积淀,深圳在微精密技术及制造领域拥有着强劲实力。以手表为例,最复杂功能的手表内部由600多个细小零部件组成并运行。而想要制造这样一块手表,需要生产企业拥有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产业分工细到一个厂只生产手表外观件的某一部件,或只从事某一生产工序。这使得深圳逐步形成了上下游齐全的完整产业链。深圳钟表企业持续追求精密制造和匠心工艺革新,通过自身开发、校企合作等方式长期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深圳钟表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29家,“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有8家。

知名产业集群打造知名品牌。目前,深圳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已经拥有自主品牌,品牌数量达200多个。在中国钟表“十强企业”中深圳占7个;中国名牌4个(飞亚达、天王、依波、霸王);中国驰名商标8个(飞亚达、天王、依波、霸王、雷诺、格雅、瑞辉、星皇);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飞亚达、依波、星皇、格雅、超维、君斯达、宝时捷、雷诺、霸王);深圳知名品牌11个。深圳自主品牌已逐步进军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钟表市场,初步形成国际化品牌布局。“深圳手表”已成为业界认可的中国品牌,品牌销售额占国产品牌的70%以上。

对于未来深圳钟表产业的发展,朱舜华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深圳钟表业今后将以“强产业、多业态、高价值”为重点任务,围绕“精密智造指针机芯,物联5G数显智能机芯”的双芯战略,引入全球领先的微精技术设备、技术、人才。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创新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暴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