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行业总第5101期 >2021-09-06编印

特用玉米新品种播撒“一带一路”
刊发日期:2021-09-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跟这些优秀的中国同行们深入学习和交流。”越南国家玉米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蒋广祖(Tran Quang Dieu)从越南来到上海,经过防疫隔离,自8月1日起开始了自己在上海农业科学院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为期一年的项目合作与交流。他对此行期待已久,希望能在建立抗穗粒腐病的玉米种质精准表型鉴定技术体系、发掘鲜食甜糯玉米抗穗粒腐病特性的种质资源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工作,为揭示鲜食玉米抗穗粒腐病的生理机制,创制优质、多抗的鲜食玉米种质资源及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令这位越南青年学者向往的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是由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在上海合作共建的国际化特用玉米研究平台,主要致力于品质优良(风味、口感、高维生素、高锌)、抗茎/穗腐病、抗高温、抗涝优良特用玉米的培育和生产示范,并注重在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等CIMMYT合作伙伴国家进行国际测试和推广应用。

“中心成立以来,成功选育了‘夏王’‘申科糯1号’‘申科甜1号’‘申科甜2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另外,以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为核心,中心积极开展鲜食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在国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主任、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洪建说。

科研成果是否能真正落地,往往需要市场真枪实战的检验。“从2018年示范推广到现在,每年的种子出口量都翻一番。”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永平介绍,“申科甜2号”在马来西亚受到广泛欢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适应性、抗逆性好,在当地生长旺盛,病虫害少,田间管理并不需要特别精细;二是市场效益好,当地种植的“申科甜2号”市场价可以卖到3元/千克,远远高出当地玉米的价钱,平均产量可达1.5万—1.8万千克/公顷,经济效益可达4.5万—5.4万元/公顷。

不仅在马来西亚,如今“申科甜2号”已经在越南、泰国和坦桑尼亚等国家进行了新品种国际测试和示范展示,表现出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取得这样的成果,跟我们积极通过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引进种质资源也有密切关系。”郑洪建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已经从CIMMYT引进优质、抗逆等玉米种质资源600余份,对引进的玉米种质进行了筛选、鉴定和研究,并进行创新研发。例如,通过CIMMYT,双方从位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的CIMMYT育种中心引进优质特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开发出了适于非洲种植的特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并在坦桑尼亚等多个试验点进行评估试验。“同样,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利用CIMMYT在亚洲的育种机构,在亚洲目标国家引进、培育和推广特用玉米杂交种,这才有了适应东南亚高温抗涝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据介绍,目前,中心已经主持育成了20多个国家和上海市的审定特用玉米品种,申请国家专利7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0余项。玉米研究团队完成的“长三角地区优质特色甜玉米新品种培育与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荣获2018—2019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2020年完成的“甜玉米特色种质创制和优质多抗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质量的成果研发,离不开高水平的国际化科研人才。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成立后,引进了CIMMYT高级科学家徐云碧、张学才和Daniel Paul Jeffers等在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其中,外籍专家Daniel Paul Jeffers还因成绩突出,获得了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与此同时,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自成立之初,也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当地科研院所的交流与联合。中心成立的当年12月,越南农业科学院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一行三人受邀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双方正式签署了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协议,该协议涉及作物种质资源、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开发与优化分子遗传标记等多个领域。

在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中心与越南农业科学院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越南国家玉米研究所在鲜食玉米种质资源的推广示范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果。“申科甜2号”“申科糯1号”“申科糯602”等申科系列鲜食玉米新品种的国际测试,通过在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鉴定和展示示范,扩大了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鲜食玉米育种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更提升了上海鲜食玉米研究在全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蒋广祖为自己能来中国交流感到幸运。他表示,将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越农业科技合作作出一份贡献,让更多的科研成果惠及中越人民,惠及国际社会。(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