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经济之声总第5094期 >2021-08-26编印

转战郧阳的一支特殊“野战军”
刊发日期:2021-08-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王国荣 □ 杨文华 姚年明


    湖北郧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清澈甘冽的汉江水蜿蜒千里,一路向北滋润京津冀豫沿线,令干渴的华北地区不再喊渴。因此,郧阳被誉为北京的“水缸”。

    2021年8月上旬,记者沿汉江两岸,观绿水青山,品尝着“大水缸”的清澈甘醇,聆听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库区治水、护水、送水的赞歌。

担重任

    郧阳,千里汉江穿境而过,沿线串起过半的乡镇,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59条,水库塘堰533座,可谓水资源充沛。谈及缺水,外人肯定不相信。记者也疑惑不解:守着“水缸”却说无水吃,谁信?

    经过对一段历史的回顾,记者得知,郧阳地处鄂西北大山区,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加之丹江大坝两次加高,不舍故土的群众只得一退再退,很多群众只能退靠到在高高的山顶上居住。居住的位置越高,吃水就越困难。白浪镇高山上的叶庄村,虽说在丹江河边上,可连打五口百米深的井,都不见水,最后一口井打到250米深才见水。同样在丹江河边上的谭山镇高杨、严岭、腰庄一带的村组,因多是喀斯特地貌,山上根本存不住水,群众只得接天水生活。

    当时,也曾考虑从河里抽水,因扬程太高、投入太大作罢。家家只得修水窖,接雨水吃。

    2014年,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纪工程——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了。精准脱贫,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是刚性指标,必须按时完成。基于此,2016年,茂源公司正式成立,担负起农村50万多群众的安全饮水重任。

    “农村群众安全饮水,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这句誓言成了茂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

    为了让全区16.3万贫困群众及广大的缺水农户都能吃上自来水。这些年,茂源公司全体职工基本放弃了休息日和节假日,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处一处地摸底调查、规划设计、督促施工。立足“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理念,按照“能集中不分散、能延伸不新建、能自流不提水”的思路,茂源公司先后接管了新建成的子胥水厂、马龙河水厂、高源水厂等骨干水厂项目,承接了全区361余处提水泵站,186余处供电台区,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率。全面解决了集中供水不能覆盖的饮水户的饮水安全问题,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肩挑背驮或吃“天水”的历史。

破坚冰

    2017年下半年,郧阳区农村供水工程进行了全面开花全面冲刺的攻坚期。作为茂源公司领头人的周斌更是大忙人。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大女儿刚上高一,小儿子才一岁多,一对儿女正是需要父母陪护的时候,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年老体弱。但工作令周斌根本脱不了身。他只能让女儿在学校住校,雇请一位阿姨照看小儿子。他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泡在工作一线,妻子尚且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可父母时常嘟囔:孩子不管,家也不顾,难道就卖给了茂源公司,工作难道比孩子家庭还重要?面对父母的责怪,他无法解释。因为他早已将茂源做为了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他最能体会缺水群众是多么渴盼早日吃上自来水的迫切心情。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瞒着年迈的父母偷偷返回工作一线,殊不知,父母怕给他增添负担,向他隐瞒了母亲感冒发烧住进医院的事,因为感冒发烧和疫情的混淆不明以及疫情防控的需要,是姐姐一人照顾母亲并隔离了一个多月。

    正是这种舍小家顾大家忘我的工作精神感召了全体员工,工作中没人讲条件。周斌说,最令他感动的一件事是:201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时任青曲水厂员工张义平的儿子不小心摔跤后脑血流不止,夫妻二人赶紧把孩子送到市内医院,当时医生说孩子颅内出血,安排晚上8点进行开颅手术。在焦急地等待中单位突然来电,说是因为强降雨,张义平负责的片区拦水坝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一旦拦水坝崩塌,下游的百姓就有生命危险,必须得对管道进行抢修,排除水患。接了电话,张义平跟妻子说明了情况就往回赶。回到工作岗位,张义平和另外一位同事穿上救生衣,腰里拴着绳子,就去现场抢修管道了。当夜,大雨依然肆虐,直到午夜两点才抢修完毕。回忆那次抢修,张义平还心有余悸。抢修中若是一不小心,自己就会被卷入滚滚河水中。若儿子手术不成功,就再也见不到了。还好上天眷顾他,儿子手术成功,管道抢修顺利。

    2018年8月5日,鲍峡镇多个村主供水管被持续强降雨冲毁,造成大面积停水。鲍峡水厂的厂长杨林带领抢险小分队连轴转。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天,一岁三个月的孩子突然发起高烧,持续高烧41度,需急送市区去住院治疗。杨林接过妻子的电话心里十分着急,可是手头上的工作实在离不开他。杨林只得找人送她们去医院。孩子住院一周,他都没法分身。妻子对他好一通责怪,但看到朋友给她发的杨林和员工抢修管道的照片,她也就没再责怪他。等抢修好全镇管道回到父母家时,杨林才发现自己家的房子也被大雨“洗劫”了,全靠邻居们帮助才转移到安全地带。

    舍小家顾大家,更有巾帼不让须眉,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杨溪水厂职工程周颐,原在白浪镇水厂工作。在白浪水厂扩面工程中她和同事们一道翻山越岭,铺管道接水管,一家一户地接水表。公司正是看中了她这种敬业的精神将调她到任务艰巨的杨溪鲍沟水厂,主要服务区内重点项目香菇小镇的供水工作。接到通知,她没有犹豫,迅速投入到香菇小镇的供水管网建设施工中。她忘记了自己女性的身份,和男同事们一道上山巡查,哪里水管裂了爆了,哪家水管坏了,她就入户抢修,俨然一名女汉子。

在这里,记者听到了太多的惊心动魄之事,也被员工们这种大爱无私、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到着。

塑灵魂

    茂源公司成立才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员工都是从社会上临时招聘的,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学历的人员。为何有这么强的责任心、荣誉感,公司是如何将这班人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的呢?

带着这些疑虑,记者采访了公司总经理周斌,他简短一席话为记者解了惑:茂源公司担负着全区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工作,虽说从事的是公益性质服务单位,但属于一个公司,就必须进行企业化管理。公司领导层工作上亲力亲为,在一线中与员工同劳动,虽然能够起到以上率下标杆旗帜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的。公司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以制度管理约束员工的行为,以企业文化感召凝聚员工的思想。

    为此,茂源公司这些年先后制订完善了财务、服务规范、用车、维修、绩效考核、培训等21类规章制度。每项制度都非常详细,都有明确的奖罚标准。为了让大家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专门组织大家学习规章制度,并进行抽查。对制度置若罔闻的,坚决重罚。去年疫情严重时,公司要求员工必须戴口罩,甚至对违反疫情防控要求未戴口罩的一名值守员作出了处罚一千元的惩罚。这既是对其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让大家敬畏制度。

    制度不是束缚人的枷锁,而是激励人不断奋进的航标。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公司,不养懒人,奖优罚劣,以实干论英雄。对每名员工每个乡镇水厂都实行绩效考核,每个乡镇水厂按利润的同期上升比来兑现考核。对利润连续上涨,业绩优秀的调到重点乡镇或重要岗位。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公司涌现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也为公司储备了一批后备干部。公司的文化墙上两面醒目的口号“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用行动证明实力、用业绩捍卫尊严”始终激荡着茂源人。

    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每一名员工的立身之本。但人文关怀最能体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凝聚大家的向心力。为确保职工作业回单位后都能够有个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公司多方面筹措资金为每个乡镇水厂都配备了皮卡车、冰箱、空调、电脑、沙发等办公及生活用具,让员工都能安心工作。制作发放统一标识的工作服,目前茂源的工作服已是第三代,面料既耐脏又舒适透气。工装的配备,既是对员工工作的关怀,也无形中宣传了茂源公司。公司每年通过工会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春游及各种活动,让大家在团体活动中,加强协作、增进感情,凝聚大家的向心力,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

    让全区百姓饮上安全放心水、让全体茂源职工能够安居乐业,这成为领头人周斌的心头大事。

解民忧

    “真得要感谢茂源,感谢党的好政策,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吃上自来水……”谭山镇高杨村70多岁的老人尧元祥,拧开水龙头,看见哗哗的自来水,笑得合不拢嘴。

    据老人介绍,老祖先为了逃避水患,从长江边的江夏迁到这高山坡上。可是躲过了水患,却赶上了水荒。老人小时候,村庄里人还少,塘沟里还有点水,后来越来越缺水。大集体时,为不影响出工,大人们每天起早摸黑到二十多里外的山下只能挑一担水。担心水桶里的水在路上泼洒,还得在桶里撒把麦糠。高杨一带缺水是出了名的,当年也曾想过从河里抽水,却因山高坡陡扬程高,代价太大,只得作罢。90年代初,政府倡导群众修水窖,收集雨水,这才勉强满足基本用水。村里的群众进城,看见城里水龙头一开就流水,心想哪天能吃上自来水,死了都能笑过来。

    2018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纵深推进,茂源公司将饮水管道延伸至谭山。通过四级提升的办法,高山之顶的高杨村通上了水,彻底解决了世代吃水难,告别了吃天水的历史。

    随着用户量的增大,工作量是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不断地扩面,一方面要加强管道的维护,还要随时应对突发事件。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肺炎肆虐,正是闭门不出在家避险的时刻,可他们却在疫情中逆行。别人春节团圆,可他们却风餐露宿奋战在荒郊野外。1月24日(大年三十)14:50时许,谭山水厂柴湾二级抽水泵站告急,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维修仍然无法工作。公司从白桑、城关水厂抽调人员赶去支援,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紧张抢修,泵机顺利启动,七位同志遥望着万家灯火,伴随着跨年的钟声在荒郊野岭度过了除夕之夜。

    每有险情,他们都第一时间去抢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通管道送上水:1月27日(正月初三)16:30分,青龙泉社区200mm主供水管网破裂,杨溪水厂员工持经过13个小时的抢修,至28日清晨5:10分恢复供水;1月29日(初五)中午12:20分,南化江湾250mm供水管道伸缩节破裂;2月1日(初八)12:20分,白桑李家河至东良河125mm供水主管网破裂……这些,都恰恰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最严重的时刻,但是茂源全体干部职工总是逆向而行。

    “为保全区贫困户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吃上水,那几年,公司员工可以说是没日没夜地工作,后勤围绕前勤转,一线工人爬山涉水、披荆斩棘,时常穿梭在荒山野岭中,铺管线接管道,是一支奋战在没有硝烟战场上的野战军。”谈起为贫困户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的话题,周斌激情满满;回忆起新冠疫情肆虐的那段日子茂源全体干部职工所表现出来的义无反顾和责任担当,周斌哽咽着。

    抢修工作中的苦和累,大家都能克服,但有些事让人很无奈。白桑关镇高源水库下一个组二十多户,私接水管,他们说是水源所在地,吃水不应交费;一乡镇福利院,不交水费私接水管,说福利院吃水从没交过钱;有贫困户不交水费,却吵闹说,我是贫困户吃水就应该免费;刚接通不久的管道,又被野蛮施工者挖断……由于工作不被理解,被吵被闹被骂。每当有气馁发牢骚的员工,周斌都劝大家说,工作就像是生活,没有一帆风顺,路还有曲直呢。工作不被理解,说明工作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尽量多宣传多解释,赢得群众的支持。

    正是这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精神鼓舞下,茂源公司茁壮成长起来,队伍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75人;业务收入由最初的近百万到如今过千万元;供水区域从最初的乡镇集镇覆盖到全区所有的村组,不仅解决了全区16.3万贫困户的供水,而且还巩固提升40.1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排万难

    记者几天的采访发现,茂源公司所建的蓄水池基本上都处于山顶或是半山腰,管线多半都是从遍地荆棘的荒山野洼中穿过。郧阳山大人稀,居住分散,荒山坡上的树木更为茂盛,经常会遭遇蛇、蜈蚣、蜜蜂、野狗,甚至野猪的攻击。至于被蚊虫叮咬,那是常有的事。

    每次惊险过后,他们都会向记者讲述一段段真实的经历——

    去年5月份的一天,谭山水厂的张义平接到高杨村管水员的电话说,位于晒网台顶上的水塔抽不上水,怀疑主管道漏水。晒网台的水塔负责高杨、西王、徐家三个村的供水,必须尽快查明原因。张义平接完电话就开车来到位于丹江河边的取水口,从取水口沿管线一路往晒网台上爬。晒网台海拔近500米,管网沿着山脊走,陡且没有路。张义平手脚并用,攀爬于树林中。当快巡查到山顶时,感觉到脚背一阵针扎一样的痛。他低头撩起裤子一看,一条六七公分长的大蜈蚣正从他脚上爬过。他忍着痛,坚持一路查看到晒网台,查明原因后才到医院处理伤口。从那以后,他养成穿松紧口裤子和高腰鞋的习惯。

    去年7月份一天的正中午,谭家湾水厂石从虎从龙泉村巡查管线后,顺道到黄畈村查看蓄水池的水位。三伏天,汗水不时从脸上淌下,衣服都汗湿了。正走着,他猛然见前方路正中,躺着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蛇。蛇见他走来,立起一尺来高的身子,向他吐着信子。正中午,大蛇当道,吓得他汗毛直竖,就站着不敢动,与蛇对峙着。好在蛇先溜进地里去了。

    还有一次,青山水厂的卫小兵到龚家村巡查管道。当走到一农户房子的拐角处,突然窜出一条狗子,让人猝不及防。狗迎面扑来,吓得卫小兵连忙后退。不知是被吓得,还是被脚下的石头绊的,卫小兵一屁股跌倒在地上。当时,他手中只拿了一把扳手。当狗扑上来时,他顺势一挥扳手,虽没咬到头,但胳膊还是被咬了一口。他爬起来,疯狂地挥舞着扳手。狗见他上下跳动、四下乱舞,围着他汪汪直叫。卫小兵连忙撤到车上,关上车门立即赶回镇上打针。这以后,他也养成了一个习惯,车上备了一根钢管,做巡查防备之用。

    郧阳山大林密,巡线时最怕野猪等大野兽攻击,往往有人身危险。茂源公司总经理周斌也向记者回忆起一场惊险的遭遇。那是今年6月18日下午,他从南化塘检查工作之后,取道大柳乡回城。当走到余粮村时,看见半山腰上有一个水塔。于是,他停下车步行往山上走,准备上去查看。余粮村是两镇交界之村,山高林密人稀地广,山上的野猪经常下山到庄稼地里找吃的。当时地里的早玉米长势正旺,都有人高了,风吹过玉米叶子发出的沙沙声,静得可怕。他硬着头皮继续向上走,猛然间看见坎下的玉米地里,一头百十来斤的野猪和两头小野猪正在拱玉米秆。顿时,他惊得汗毛直竖。脚像是被钉子钉住了一样,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有那么十多秒,人和野猪都怔住了,好像空气都凝固了一样,人和野猪对峙着。突然,只见那头大野猪,张着大嘴咧着白森森的獠牙,发出哼哼的低吼声,前腿后伸身子后挫。正当野猪准备攻击时,周斌扭转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山下跑去。野猪前腿短,下山没人跑得快。跑了几十米后,周斌扭头没见野猪跟来,才喘了口气。有了这次有惊无险的遭遇后,周斌在会上要求,所有人员下乡进村巡查时,两人一组相互照应,迫不得已时必须随身携带防身工具,以免遭受野兽攻击。现在,这已成了一项安全防护制度。

    经常在荒郊野外攀爬, 蚊虫叮咬、大蛇挡道、毒蜂侵蛰、野狗追咬,对他们来说,都已成为家常便饭。身在一人多高的草丛中,他们只能随手折一根木棍拿在手中一边开路一边前进。为了不被蚊虫叮咬,即使三伏天里,他们也身穿长衣长袖、脚穿高沿布鞋沿管线巡逻。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他们已经锤炼成一支特殊的“野战军”,成了郧阳区农村安全饮水的守护神,穿梭于郧阳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