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外卖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标配”。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许多消费者在点外卖时会勾选“无需餐具”这一选项,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不过,还是有许多网友反映,即便勾选了“无需餐具”,商家还是会提供一次性餐具。随之而来的是,手边堆积的一次性餐具越来越多,反倒成了另一种浪费。
点了“无需餐具”但还是送来了
“选择‘无需餐具’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而且我上班都自带餐具,所以每次下单都会这样选。”消费者彤彤说,每次商家还是会配送勺子、筷子、餐巾纸、牙签等一次性餐具。
汪女士则表示,“上班时可能手边没有餐具,会考虑要商家配送。但在家里,餐具都齐全,没必要再点一份,太不环保了。”汪女士说,即使她勾选了“零餐具”,大多数时候餐具还是会和外卖餐一起到达她的手里,最后都被扔进垃圾桶里。
记者也曾经遇到类似情况,打开某外卖APP,点好餐提交订单时,在餐具份数选项中选择了“无需餐具”。约半小时后,外卖抵达,外卖餐里仍然配送了一次性筷子。
随后,记者便致电该商家,商家回复并未注意到“无需餐具”。“饭点时,店里太忙了,有外卖订单也不会仔细去看,通常都是直接配送餐具。我们也害怕因为没配送,被消费者差评。”该商户表示。
实行多年但收效甚微
在采访中,大多数商户表示,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零餐具”的少之甚少。“我的店开业两个月,入驻外卖平台1个多月,至今没看到有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椒江青悦城一家餐厅的经营者表示,根据他的经验,选择“无需餐具”“零餐具”的消费者仅占5%左右。
据了解,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早就启动了环保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在手机客户端增加了“无需餐具”“0套餐具”环保选项,并为选择用户提供积分或金币奖励,鼓励用户减少筷子、勺子、餐巾纸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无需餐具’已推广了几年,平台在订单页面中引导鼓励用户选择‘无需餐具’,并在订单页面备注中引导用户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某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但使用该功能的消费者还是不多,导致外卖平台推广环保餐具效果甚微。
该负责人解释,在外卖订单高峰期时,有些商户可能无暇看订单上有没有勾选“无需餐具”选项,或者害怕被消费者差评,就统一配送餐具。有的商家已经提前把餐具放在包装袋里,或者统一购买了整套的,为了方便就直接配送了。
经营川菜外卖的吴旺告诉记者,现在外卖行业竞争激烈。就算用户在平台上选不需要餐具,他仍会配送。“一双筷子才几分钱,如果为这个拿差评,要花更多的边际成本,不划算。”
经营火锅便当的施女士称,随着消费者观念迭代,未来外卖或许能真正能做到无需给到消费者餐具。但当下外卖配送,她还会主动多给一、两套餐具,避免投诉。
专家:尚需全产业链共同努力
记者采访中发现,大多市民都支持不用一次性餐具,为环保助力。
却也有不少担心的声音:是否会像“限塑令”一样,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绿色消费观念盛行、人们素质普遍提高的社会环境下,政府推出“一次性餐具限供令”,我个人认为更多是导向层面。”餐饮观察人士刘然表示,在执行层面,外卖商家多,执行难度较大。
从条例看,只集中在对消费者端、或者外卖商家端的限制,力度可能稍有欠缺。这需要产业链上下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环保消费氛围。
“比如引导餐企使用可降解的餐具,加快外卖餐具技术创新等。”刘然称,一次性餐具污染问题,应当引起广泛重视。对于市民而言,不管是否有相关规定,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便是遏制外卖污染的有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