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芒市,青山绿水如仙境,游人恰似画中游。近年来,云南芒市工业园区以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着力点,奋力推进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截至目前,芒市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57家,较“十二五”同期42家增加35.71%;目前从业人员超5000人,较“十二五”同期6048人下降17.33%。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细读芒市工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总结回顾了“十三五”的工作成果,展望擘画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吹响了芒市工业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冲锋号。
加快培育相关新型产业
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芒市工业园区将加快新型产业培育,立足自身优势和基础,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整合各种发展要素,推进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上海青浦产业园、豫发服装产业城、云南业勤服饰加工区、国际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咖啡、大米、坚果、茶叶等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及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项目,现有产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同时,芒市工业园区将巩固提升传统工业,持续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产年均增长42.5%以上,2022年建成百亿级产业园,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发展,全面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围绕“七大产业”,突出园区发展“三大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
持续巩固咖啡优势,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并重的根本性转变,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力争2022年实现产值40亿元,2025年实现产值43亿元。
抓住粮、蔗、茶、畜、胶等传统农产品产业优势,扭住坚果、百香果及其他果类特色农产品不断壮大之机,按照“重引导、促整合、树品牌、细管理”的思路,以高附加值绿色食品产品品种、品类为核心,打造产能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补齐产业加工、冷仓、物流、销售环节短板,规划建设芒市农产品物流园。
重点引进蓝莓种植加工和生猪规模化生产等全产业链项目。力争2022年实现产值44亿元,其中大米7亿元、果蔬类18亿元、肉类及相关副食品19亿元 ;2025年实现产值46亿元,其中大米8亿元、果蔬类19亿元、肉类及相关副食品19亿元。
壮大纺织服装及消费品产业规模。通过云南慧怡织造、业勤服饰成功典范,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加快豫发服装产业城、业勤服饰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创新“职教+园区”教育模式,大力推行OEM模式,将芒市工业园打造为服装加工的“富士康”。
加大对服装服饰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力度,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服装生产企业及与服装加工紧密相连的配套产业落地园区,实现全产业链。力争在2022年内引入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不少于20家,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2025年引入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超30家,实现产值33亿元。
依托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化
规划表明,“十四五”期间芒市工业园区将依托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化。积极发展咖啡、坚果、优质稻、中草药、冬早蔬菜、橡胶、茶叶、蔗糖等特色作物种植。同时,依托咖啡、大米、橡胶等龙头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与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快产业聚集,提高研发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培育全国知名的特色生物产业创新基地。
加速生物医药及物流产业发展。抓住国家发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机遇,加快国药梨化、中药饮片、江枫石斛等项目建设进度,以此为突破口,强化项目对接引荐,补齐全市生物制药产业短板。引入龙头企业,发展医疗用品和器材生产,建设医疗物资配送仓储物流中心。力争2022年前生物医药工业企业落地7家以上,实现产值17亿元;2025年企业落地9家以上,实现产值19亿元。
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依托国际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电商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有利契机,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在3年内至少引入1家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将芒市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力争到2022年实现物流产值3亿元以上;到2025年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扎实开展永隆、越盛、隆辉、盛达泰等传统硅企业升级改造,及时淘汰和整合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和生产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融合提升下游产业链关系,促企业保值增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努力推动天然气产业化利用,有效解决水电铝产业园区项目更换升级落地问题,推动水电硅一体化发展。力争2022年原材料生产企业超8家以上,实现产值35亿元;2025年落地企业10家以上,实现产值36亿元。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要求,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培育新能源项目。加大秸秆、林竹废弃物再利用的节能环保、高端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2022年前绿色能源工业企业落地7家以上,实现产值3亿元;2025年落地企业8家以上,实现产值5亿元。
搭建咖啡、贡米、茶叶等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推进工业园数字化升级改造,引导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在线及远程监控系统,加快芒市智能终端和电子设备产业园和芒市园区大数据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力争项目落地见效。力争2022年前智能终端和电子设备企业落地4家以上,实现产值7亿元;2025年落地企业5家以上,实现产值8亿元。
加快推进北气制造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提升遮放片区、等岗组团硬件实力,加大新型材料项目及装备制造招商力度。力争2022年装备制造企业落地5家,实现产值8亿元;2025年落地企业7家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
着力发展三大产业集聚区
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芒市工业园区着力发展三大产业集聚区,围绕省委绿色发展“三张牌”、州委“6+2”产业发展目标和市委“七大产业布局”任务,芒市工业园将结合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立足优势和潜能,重点培育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发展名优产品、特色产品,深挖产业副加值,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
围绕建设咖啡产业服务园、咖啡社区、咖啡文化旅游区、咖啡工业区等四大功能区,以咖啡产品精深加工为基础,建成以咖啡产业技术研发为主导,集高峰论坛、商务会议、文化博览、贸易服务、科普教育、咖啡文化体验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面向世界的咖啡文化体验小镇。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世界领先的全产业链型咖啡主题特色小镇,引领“中国咖啡产业风向标”打造“世界咖啡文化第一镇”。
到2025年前,力争芒市牛肉精加工项目、芒市智能终端和电子设备产业园项目、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工业大麻花叶加工提取大麻二酚(CBD)项目、鞋业加工项目、猪肉精加工项目、医疗器械项目、农产品交易中心、果蔬精深加工、石斛精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力争2022年新引进食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及相关产业类招商项目20个以上;2025年招商项目40个以上。
围绕芒市“七大产业”,按照《芒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各项要求,闯出芒市工业园“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化、低碳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经济发展道路,使之逐步成为带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成为“芒市招商引资的承载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区、项目建设的集聚区”。
利用自贸区跨境产能合作政策,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加快推进芒市工业园与上海青浦工业园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尽快达成,借机谋划和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力争2022年前20家以上食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十四五”末,园区新升规20家以上工业企业。
届时,根据“芒—瑞—陇”一体化发展思路,抓住工作重点,按照产业发展带动项目开发,项目落地盘活土地资源的方式,合理布局产业区域,将电子产品、机械制造组装等项目引入遮放片区、等岗组团,挖掘片区项目承载空间和发展潜力,实现产业互补,共同推进医药生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能源、原料基地等项目落地生根,做到分中有合,有机统一。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提升招商成效和质量,坚持“一把手”招商,围绕产业布局,瞄准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开展精准选商、精准推介、精准落地,推行招商引资全程“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能落地、见效快。
引导入园企业创建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两低一高”型企业,积极探索硅产业还原剂(木炭)替代品,科学提升硅品位,延伸硅产业链,实现重点企业排污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 (李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