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闫廷 □ 张舒君)202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地区生产总值78.1亿元,增长0.7%。2020年全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815元和13548元。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18.1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位居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前列。
“现在是一天一个样,今年一期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试运行。”旭峰合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东介绍,甲醇项目是公司发展循环、绿色经济的重点项目,占地370亩,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新增收入12—15亿元。
多年来,内蒙古察右前旗委、政府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引进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转变,并沿着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子阔步向前。据统计,该旗2021年共安排实施投资3000万无以上工业重点项目55个,其中,新建项目27个,续建技改项目28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2.71亿元。截止5月底,已开复工项目27个,开复工率4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1—5月份,全旗规上工业经济延续高开稳走的良好态势,全旗51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14%,入库税金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66.6%。
南村在察右前旗乃至乌兰察布市家喻户晓,因为这里总是瓜果飘香,游客络绎不绝。从2012年南村开始建大棚,果蔬种植从大田转移到温室大棚,种植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种植黄瓜、西红柿,发展为葡萄、草莓、鲜桃等多品种。每逢果蔬成熟时,都会吸引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温室大棚”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这里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每年的蔬菜产量近9000多吨,每年7月至9月份,冷凉蔬菜便销往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周边地区;温室大棚蔬菜销往集宁区的周边,几年来,通过种植蔬菜村民人均收入都在1万多元。这边肉牛养殖园区规模化的兴起,那边奶绵羊产业的发展也毫不逊色。突出发展奶绵羊产业,抓基地建设,由蒙天然公司牵头在老圈沟乡建设规模化奶绵羊养殖园区1处,目前存栏基础母羊3000只;抓改良配种,在老圈沟、三岔口、黄茂营、玫瑰营开展奶绵羊人工授精工作,截至“十三五”末,已完成人工授精1万只。
为了让察右前旗优质的果蔬和肉类走出去,叫得响,把小、散、杂品牌资源整合,该旗持续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力度。截至目前,全旗认证“二品一标”产品37个,认证企业23家,产量21.3万吨。认证名特优新产品4个,产量达2万多吨;围绕打造服务首都的“中央厨房”旗国有公司与大兴区国资委下属13家国有企业合作组建兴蒙源公司,按照高于市场价0.2—2元的价格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增加广大农户收入的同时让察右前旗更多优质农畜产品进入北京市
国家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内蒙古察右前旗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严守住房面积、自筹资金“两条红线”,同步跟进产业扶持措施,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止目前,察右前旗共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8个,完成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192户2514人,同步搬迁1085户2023人的同步搬迁工程,使贫困群众从长久居住的低矮土危房乔迁入住到整洁。
近年来,内蒙古察右前旗旗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