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则金融消费诈骗案例在网上引发热议。一是李某办理网贷时,对方以李某银行卡填写错误,需要帮其解冻账号为由骗取8万元;二是林某接到自称某宝客服电话,以误操作办理会员帮其取消为由骗取12万元。诈骗过程中,诈骗分子能够准确说出受害者的账号信息、订单信息,依靠信息优势诈骗得手。面对防不胜防的金融消费诈骗行为,人们不禁要问:处于“裸奔”状态的个人信息应该如何保护?普通消费者怎样才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服务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线上办理贷款、支付、理财等金融业务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个人信息利用场景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9.89亿,网络支付用户8.54亿,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不容忽视。从零壹财经《金融3·15:2020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十大典型事件》来看,无论是以传统金融行业为代表的中信银行池子信息泄露事件,还是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基于数据挖掘的诱导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频发,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和财产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显示,2019年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共接到金融消费者投诉6.3万笔,同比增长86.64%。其中,支付结算、银行卡、贷款、征信等涉及个人信息安全领域的金融消费投诉占比近七成。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已成为关乎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时代课题。
事实上,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和从业机构高度重视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工作,持续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机制建设,全力推进数字化背景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从金融消费者视角设立专章明确了“消费者金融信息,是指银行、支付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合法渠道处理的消费者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与特定消费者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信息”,并规定了银行、支付机构处理消费者金融信息具体规则。2020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金融标准,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角度,规定了个人金融信息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金融管理部门通过执法检查、举报受理、风险排查、专项治理、宣传教育等方式强化行政监管,对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督促从业机构履行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义务。银行、支付机构等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纳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治理、网络安全等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机制,落实金融消费者信息收集、保存、使用、对外提供等环节的合规管理要求,定期监测并堵塞业务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安全防线。
客观而言,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难题。比如,金融信息保护立法跟不上金融数字化发展步伐,实际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公司尚未纳入到监管范围;又如,个别金融机构、支付机构金融信息保护主体责任不强,“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失位;此外,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足,金融风险识别能力较差。因此,筑牢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防线,迫切要求我们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全力打好金融信息安全攻坚战。
首先,加强立法保护,完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规范体系,推进金融信息保护标准化建设,统筹数据安全与开发应用。
其次,加强金融监管,狠抓个人金融信息领域统筹监管,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监管与反垄断审查,探索多部门监管执法合作机制,提升监管穿透力和覆盖面。
其三,加强行业自律,督导从业机构落实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规范及行业标准,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织密金融信息安全防护网。
其四,压实主体责任,督导从业机构履行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保护主体责任,扛稳“负责任金融”职责,优化内控监督及追责机制,严控个人金融信息遗失、毁损、泄露、篡改。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就有骗子。置身骗子尚未绝迹且迭代滋生的数字化时代,作为金融消费者,守护自己的“钱袋子”,就要养成金融信息保护习惯,着重把握以下五点:一是不信天上会掉馅饼,不相信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的行为,妥善保管好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银行(支付)账户;二是不要随意在各类线上线下渠道留下个人金融信息,不要向他人透露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谨防个人金融信息被滥用;三是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金融业务,不在微信、微博等网络上晒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及时销毁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谨防个人金融信息被盗用;四是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手机短信、邮件和不明链接,不要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慎用公共WIFI、免密WIFI,警惕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风险;五是发现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风险和金融消费风险时,及时联系公安和金融管理部门,敢于维权、理性维权、依法维权,共筑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防线。
(杨亚琼 赵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