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安化县史料记载:“安化梅山祖田猎而居,蒙神农氏得茶而解百毒。”可见从远古时代起,黑茶就与安化的人民息息相关。有人说,安化是因为黑茶而闻名;也有人说,黑茶是为安化而生。这些说法或者都有失偏颇,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走进安化,你会感受到安化的血液中流淌着的黑茶基因。
如果说安化是本厚重的历史书,那每一页都记载着黑茶的传奇;如果说安化是条滚滚东去的江水,那每一滴水都渗透着黑茶的馥郁;如果说安化是颗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那每一片叶子都浸染着黑茶的脉络肌理。
于时光深处煮一壶安化黑茶
沿着缓缓流淌的资江水一路向前,颇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意境。在资江水的公路旁,白沙溪、中茶、华莱健、怡清源、晋丰厚、云天阁、久扬、梅山崖、高马二溪等黑茶庄茶号、黑茶企业相继扑入你的眼帘;江边独坐的老孺,摆一张小方桌,放一碟花生,泡上一壶醇浓香郁的黑茶,看着滔滔资江水,看着云卷云舒,老人不语,江景也不语,时光却静谧如处子。瞬时,黑茶氤氲,从历史最深处走来,浸润安化的山山水水。
曾几何时,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漫步在茶马古道上,随处可见路边古朴深邃的风雨桥、古街巷,悠长的马铃声回荡在青翠山谷、小桥流水和村寨院落之间,述说着安化黑茶的传奇历史。
从古到今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行茶马,条条水路载茶船。茶马古道源于唐宋,盛于明清,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开辟了安化黑茶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2017年5月20日,安化县组织企业抱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大会组委会揭晓201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化黑茶成功入选最终榜单高居第三位,并成为“世界茶乡 中国之夜”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品茶招待会指定品鉴茶。
“上者生烂石”,这是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安化的描述。所谓“烂石”者,指冰碛岩区。安化是全世界冰渍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整个地球总量的85%,拥有这种6亿年前冰河世纪遗迹的地区,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所以“冰渍岩之地必出好茶”。
安化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另一个条件是安化全境基本是适度富硒区。硒元素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疾病和辐射的抵抗力。安化地处武陵山余脉和雪峰山余脉交汇处,据检测,安化茶叶平均硒含量为0.22ppm,是全国茶叶平均值的两倍,世界茶叶平均值的7倍。
适宜的气候也为安化盛产生态有机茶创造了条件。安化素有“山奇、水碧、洞幽、林茂、茶丰”的美誉,境内峰峦挺拔,溪流纵横,山高林密,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严寒期短。安化黑茶产地平均海拔500米,属典型的中山区,无工业污染,优越的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条件不仅宜游、宜居,而且有利于生产出无污染、高品质的安化黑茶。
提升科技水平 创新管理模式
在安化县茶业办,我们看到了一份由安化县编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陆续发放至全县各乡镇、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手中。小淹镇种茶大户陈训庆说,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今后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安化黑茶品牌更响、名声更好。
据了解,安化县大力构建黑茶的标准体系,推进升级改造。安化黑茶标准体系由《安化黑茶通用技术条件》等13个安化黑茶省级地方标准和《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等3种紧压茶国家标准构成。在安化县科技局和质监局指导下,安化县成立了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更为严格的联盟标准,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严格品质保障。同时,安化县努力提升黑茶科技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县政府7位国内顶级茶叶科学家担任安化黑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并不定期举行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科学家论坛,提升科技水平,助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
努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了安化县黑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质量卓越,树立良好的标杆示范效应,县质监部门加大安化黑茶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定期撰写质量分析报告,为政府部门质量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黑茶:安化“精准脱贫”的强大引擎
冷市镇叶子村70多岁的贫困老人谭必成坐在自家的茶园里,看着满目苍翠的茶园,眼里流露出一种如同看着自己孩子般的关爱的眼神。他扳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他种了近6亩茶,每亩茶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这一项去年就纯收入3万多元;另外他还帮附近的茶业企业打理茶园,每年可领取近2万元工资。“以前,茶叶没人要,但现在它成了‘摇钱树’!没想到我都这么老了,还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老人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安化黑茶是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造血产业。安化黑茶在产业扶贫中特别接地气、特别精准。安化县主要贫困人口集中在高寒山区和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而这个区域恰恰也是安化黑茶原料生产的主要区域。同时,黑毛茶的加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落后地区推广开展。据估算,每户茶农种植一亩茶园,每年能获得8000余元的收入,除去3000多元的生产成本,每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高山茶、山头茶的效益更高,能达到每亩8000元到15000元的利润,特别区域更高。一户农户建设1亩茶园就能基本实现脱贫,建设2亩茶园就能完全实现脱贫。
现在,安化茶园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由公司定点负责收购鲜叶,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茶农在茶园种植、培管上实现第一次就业。鲜叶的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农主导完成,每天采摘鲜叶的工资70元到120元不等,黑毛茶的加工增值也达6-8元/公斤,这类生产活动为茶农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业机会。同时,茶闲期间,农民又可以到茶叶企业从事制茶、包装、拣梗、销售等工作,茶农实现第三次就业。连续三次就业基本保证了茶农全年就业。
如今,古道马铃已经悄然远去,仅存的马队也成了旅游的景点,供络绎不绝的游客们品味历史的韵味;但古老的安化黑茶却并没有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反而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向着更灿烂的未来起航。
(陈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