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孟祥山
面对问题,沈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霞向来直言不讳。
长期以来,养老金保发放一直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沈阳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沉重,养老保险基金从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沈阳市1986年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时,已有退休职工达33万人、在职职工105万人,视同缴费年限长而实际无缴费或实际缴费时间短,导致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巨大。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沈阳市退休人员已经由2005年的70.1万人,增加到2020的134万人。三是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连续16连涨,月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580元提高至2020年的2902元,也给养老金“保发放”工作带来足够压力。
李霞说:“解决问题,就该用最暖的温度、最快的速度、最努力的态度。”
沈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一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参保缴费,严格基金支出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此基础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全部建立,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连年实现不同程度提高,工伤伤残职工享有基本的职业康复服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步入正轨,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统筹将于年内部署实施。2020年,为应对疫情影响,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用95.13亿元,率先实现“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大数据对比,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免申直返”被企业称为有温度的措施,为全市4.4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9亿元,受益企业数在全国领先。
近年来,沈阳市就业工作的形势是严峻的、复杂的。总量矛盾仍然很大,每年就业总量在10万人左右,占到全省1/3以上,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聚焦效应”,带来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沈阳市形成“四流合一”的就业高峰期。
沈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以创新的思维谋出路、解难题,一方面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另一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倍增工程、百千万创业工程、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工程、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工程和就业失业预警监测工程的“五大工程”,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全市就业工作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534083人,超额完成“十三五”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5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低于省、市指标范围,沈阳市就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沈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沈阳赢得未来的“王牌”、提升形象的“品牌”、加快振兴的“底牌”,构建了以沈阳人才新政“24条”和相关实施细则、补充意见为依托的政策体系,通过在全国深入开展“三引三回”人才引进活动,营造了各类人才“春暖雁归”的良好局面。沈阳市人社局作为市政府人才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一直以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人才新政24条”和“新9条”为载体,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全力打响人才争夺的“沈阳品牌”,围绕振兴发展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集聚各方人才服务沈阳振兴发展。“十三五”时期,对60个团队给予14.075亿元资助,带动项目投资38.352亿元,对87名高层次人才给予1.587亿元奖励。沈阳市聚集高层次人才6980人,新增技能人才16万余人,新增院士3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培养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沈阳市技能人才总量达7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在30%以上。5年来累计新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6 个、省级4 个,市级1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15个、市级32个,100名一线工人荣获“盛京大工匠”称号。沈阳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高校用人自主权,着力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省率先组建非公领域高级职称评委会,开辟非公领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全市共有2818人参评、1375人取得副高级职称。
可以说,“十三五”时期沈阳市就业工作取得了亮丽的成绩单,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在推进“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思路和举措呢?
沈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吸取借鉴杭州、西安、郑州、重庆、成都等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2021—2023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谋划设计,提出了《沈阳市促进“强链”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具体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实现“54321”,即:新就业50万人以上,吸引高校毕业生40万人以上,创业产生市场主体30万个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20万人以上,农村稳定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3.7%以内。实现3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绘制“5+3+7+5”20个产业链人才需求地图,编制年度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头部专班”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成立千人就业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多对一”为头部企业培养引进紧缺人才1万人。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每年培养创业讲师100名,培育100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各类市级创新比赛获奖的直接认定为沈阳相应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