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区域总第5031期 >2021-05-28编印

用改革的杠杆撬起普洱工业园区发展新活力
刊发日期:2021-05-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加快云南普洱市重点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步伐,激发园区活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自2019年以来,普洱市工业园区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围绕管理体制、人事体制、薪酬制度、财税制度、土地开发等进行改革创新,立足破解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主导产业不突出、服务和管理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普洱市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园区经济管理模式。

正确认识园区历史使命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普洱市工业园区自2006年建立以来,因一直沿袭行政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改革滞后,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出现了没有土地可招商、没有标准厂房可入驻、园区运营公司实力弱没有造血功能、企业财税贡献率低、城镇化推进缓慢配套设施不健全、企业招工难、留人更难等困难。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园区作为工业经济主战场作用发挥不出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直接影响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引起了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10月,普洱市委、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市重点工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以市场为主导、公司化运作、实体化管理、责权匹配、职能合理、机构精简、运转高效的新园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总基调。2019年印发《普洱工业园区人员分类管理意见(试行)等八个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紧接着普洱市工业园区改革全面铺开,各项工作全方位推进。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

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要求,原在职在编人员实行档案职务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人事档案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模式。推行全员聘用,除党委、政府任命的干部可以直接聘任外,管委会工作人员一律打破人员使用的身份编制限制,按照“科学设岗、竞争聘用、以岗定薪、绩效取酬、长效管理”的思路,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原在市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在职在编人员聘用到园区工作的,设置三年过渡期,由原单位保留三年档案身份。过渡期内不愿在园区继续工作的,回原单位安排工作。过渡期满后,仍愿意在园区工作的,原单位不再保留其身份档案,档案及人事关系转入园区内,依照劳动合同进行管理。

改革后的园区工作人员执行绩效工资制,薪酬总额由园区管委会提出,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绩效工资分为60%基本工资和40%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按月发放,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结果核发。每年依据市综合考评办对园区综合考评成绩核发绩效工资总额,考核优秀等次按100%发放,良好等次按80%发放,合格等次按60%发放,考核为不合格不得发放。在具体操作中,参照脱贫攻坚的工作模式,实施“部门+职工+企业”的“挂包帮”联动机制,由6个部门挂钩,51名职工包保,园区群力群策帮扶203户入园企业、49个项目建设切实把帮扶责任落到实处。年终将“挂包帮”企业的党建目标完成情况、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推进帮扶企业与绩效考核深度融合,激活了园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工业园区财税体制改革和普洱工业园区实行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后,在园区设立财政局,建立金库,与市、县(区)实行分税制。税收分成主要用于园区管委会机构运转支出、薪酬发放、部门派驻机构的经费补助、园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产业发展贷款还本付息、兑现园区招商引资奖励和企业奖补等。加快普洱工业园区税务局成立推进工作,切实把财源建设的成效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改革赋予了园区在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一级开发权,土地收储依托相应市、县土地收储中心实施。园区内土地出让收益缴入园区财政分局金库,除按规定上解中央、省各类基金外,其余收益全部留给园区用于园区建设。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制定新的项目供地标准,调整思路转为以标准厂房或订制厂房的方式提供生产条件为主。利用园区土地总体规划调整修编机会,多争取用地指标以解决工业园区用地需求,盘活园区内土地和厂房资源,调整增加科技含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工业园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激活发展新动能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赋予园区一级财政、土地开发、项目审批、规划建设许可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规范权力运行。改革后内设部门划分为党政办、行政审批局、财政局规划建设与社会事务局、经济发展与招商局,岗位职责更加明确,达到人人清楚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通过合理授权管理,充分赋予部门和员工处理问题的职责和权力,做到权责有机结合。健全一级主管、二级主管、三级主管及一级主办、二级主办、三级主办扁平化管理层级,干部职工数由原来的15个到54个,配足了人才力量,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考评为优秀的兑现100%的绩效工资;考评为良好的兑现80%的绩效工资;考评为合格的兑现60%的绩效工资;考评为不合格的不兑现绩效工资。2019年考核中,涉及考核人员34人,考核得优秀14人,考核得良13人,考核得合格7人。2020年起,通过实行“挂包帮”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将把挂包企业党建工作、经济指标、营商环境等工作纳入评分事项,切实转变部门作风和干部作风,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积极发挥薪酬激励的杠杆作用。

通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园区管委会去行政化进程,按照核定的岗位及职数,机构改革中共完成聘任 54 人,聘用一级主管1人,二级主管2人,三级主管6人;一级主办10人,二级主办14人,三级主办21人 。构建主管、主办两层6级档薪酬体系, 做到以岗定薪、 岗变薪变;根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选拔体系,2020年10月提拔1名一级主办为三级主管,2020年11月提拔3名二级主办为一级主办,2021年4月提拔5名三级主办为二级主办,树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鲜明导向,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

通过建立健全园区考核管理机制,完善干部职工挂钩联系企业经济指标、重大项目建设和党建工作、历史遗留问题清单销号等制度;通过建立园区城市化、景区式管理机制,促进一、二、三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健全园区企业服务和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建立园区和企业发展咨询机制,在延链、补链、强链等方面出实效;通过制定“僵尸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处置方案和工业用地违规建设办公、生活等设施问题整改方案,加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等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刘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