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
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桂北大地,这片见证当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浴血奋战、突出重围的红色土地,今天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漫步村寨,放眼田野,告别贫困之后,当地干部群众正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再长征的动人故事。
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罗玲玲多年前就和丈夫王德利开始种植葡萄,从两三亩发展到现在的12亩。农闲时,家里人就外出打工,去年全家收入14万余元。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才湾镇毛竹山村,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总书记指出,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加有干劲了!我们要把葡萄种植得越来越好,也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罗玲玲说。
毛竹山村在80多年前经历了湘江战役的纷飞炮火。村干部王军荣说,过去这里因为贫穷,人们常说“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后来乡亲们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葡萄生长,于是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采取“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毛竹山村现在人均种植葡萄2亩左右。每年收完葡萄,村民们还可以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村民都富起来了,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王军荣说。
“现在我家开办农家乐,收入一年有50多万元吧。”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委龙塘寨的村民龙家友说。
龙塘寨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时经过的一个瑶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龙家友是龙塘寨发展农家乐的带头人,前些年很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后却没有地方吃饭住宿,他当时觉得是个机会,就想尝试一下。他把自家房子收拾好之后,找来一块木牌子,贴上一张红纸,写上“农家乐,有饭吃”几个字就挂出去,没想到当天就来了30多名游客。
龙家友办好农家乐的信心更足了。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整个寨子十来户人家都发展起了农家乐。
华江瑶族乡党委书记文万年说,过去的龙塘寨,多少代人都是“靠山吃山”,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传统的毛竹加工或者外出打工。如今,他们发现身边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红色遗迹、红色故事、红色传统相结合,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