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居自来水的软化,还是市政水工程难题和给水排水工业工程项目,近20年来,张智瑞的学习和职业轨迹始终和“水”有关。从早期着力攻克提高水循环使用率,到为几十万人供水和守护一汪饮用水,张智瑞的梦想就是在这个行业追求水资源应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极限。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水治理技术发展的历史。但在国家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过程中,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为张智瑞在这个行业永远保持旺盛斗志的力量源泉。
曾解决几十万人的饮水难题
张智瑞,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教授级工程师,同时也是成都分公司的负责人。从本科选择给水排水专业以来,几十年如一日,他已经成为水治理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项目带头人。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张智瑞进入中冶京诚从事工程设计工作,在这样的团队中要做到优秀并不容易。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28日,是由走过50多年光辉历程的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改制设立的股权多元化的大型国际化创新型工程技术公司。
2009年,他担任宣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东厂区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最终,这一项目不仅圆满完成,还获得同年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自此之后,张智瑞每年都要带队攻克几个大项目,截至目前,他负责的重大项目达20余个。这些项目不仅大多数都获得了行业大奖,他个人也是获奖无数。
尽管得到很多行业和部门的嘉奖,但谈起最骄傲的项目,他毫不犹豫地说是成都市温江区自来水软化项目。这个当年被称为温江区2010年第一号民生工程的项目,让张智瑞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特长造福几十万百姓的快乐。
早在2008年,四川当地媒体就曾报道,市民称成都市温江区的自来水烧开后,沉淀的水垢多得离谱,用自来水泡的茶和桶装水泡的茶在颜色、味道上都有较大不同。
2009年,张智瑞担任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开始介入这一项目,来到温江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后,他发现,只要对温江区的4个厂站进行水质改善,进行软化处理设计,就能解决问题。最初,张智瑞设计了几套方案。由于受占地面积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比较石灰纯碱工艺、膜法软件除盐工艺和例子交换软化工艺等几种方法后,他最终决定选择钠离子交换工艺作为软化水处理的主要工艺。
从最初想到用一些食品级的树脂实行离子交换法改善水质到最终确定使用,张智瑞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推理,并发表了论文《离子交换软化法用于市政给水处理工程设计》。随后,他正式提出了这一创新型的构想,在经过多轮沟通和推演后,各方都同意使用这一方案。
这一方法采用后迅速产生成效。当地官方媒体报道,2020年6月29日,成都市温江区自来水公司及四川金强自来水公司金马、天府水厂水质改善技术改造工程带负荷通水成功,其软化水规模达到每天43200立方米,这是全国首例市政自来水软化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在温江获得成功后,2012年,面临同样问题的两个地区也采取了这一方法对自来水进行软化,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这是对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嘉奖。”他说。
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无限的极致
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凭借极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攻坚克难的精神,张智瑞几乎都完美的解决了各种难题,完成了诸多项目。但谈到印象深刻的项目,他提到了承压一体化设备的研发过程。
张智瑞说,这套系统2013年开始做设备原型,2020年申请了专利。回想设计初期,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当年设想了很多种内部水利模型,都只能模拟内部的形态,和现在可以靠自动化和数据模拟内部系统完全不同。
不仅技术上受限,另一个重大限制来自于经费。“每一次改动你都得花钱!可是预算就这些,你也不好意思总去让公司加预算。”张智瑞说,设备、技术、资金的限制,让他们不断的改变思路,扩宽研究领域,原来只想在设备内做沉淀,后来延展到要做过滤和污泥处理等环节。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动手改设备。”张智瑞说,项目早期经费充裕的时候,他们对设备的改动都是采取焊接的方式,后来发现焊接的拆改成本较高,又改成螺栓连接。
在克服一系列困难的过程中,让张智瑞感触深刻的还有不同行业和工种之间的交互融合。“比如你是一个工程师,你的动手能力是比不上专业工人的,所以你要跟他们多沟通,多问问他们哪种形式最合适、最省钱。”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套设备不仅在专利上获得诸多认可,每年的销售额也都是数千万量级,张智瑞和他的团队也因为一次次的攻坚克难获得了行业的肯定和赞赏。
20余载不忘初心再出发
在以工程研究为核心的过程中,张智瑞慢慢从工程师到技术负责人,目前更担任了分公司负责人。
谈及自己的优势,张智瑞表示首先最受益的就是不断突破学习。张智瑞说,实业中的技术突破更偏向落地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设计到的知识和专业会相对更为融合和复杂。
从做技术到做管理,张智瑞认为自己爱与人交流的天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次次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重点,也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他表示,有时候交流比从书本学习对于解决问题更实用。
对于如何快速学习所需知识,张智瑞表示最重要的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这种爱较真的习惯早在他工作初期就已经形成。“了解内部模型后,当事情有了变化,你就能从理论角度快速去做出改善,这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了。”张智瑞说。
尽管离开技术岗位,但让张智瑞感觉最骄傲的事情是,现在公司和行业很多人用的技术模型还是他当年摸索出来的,现在大家在用的时候都会想到他。“希望以后能留下更多这样有用有价值的东西,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如今中国的水资源低耗能和净水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尤其在一些缺水地区,低耗更是做到了国际顶尖水平。但在张智瑞看来,水资源的节能减排是没有尽头的,节能的尽头还是节能,水污染治理好了我们还有残渣治理。从业20年,他依旧不忘初心,在水治理事业上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