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实习记者 贾淘文)4月16日,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一流产品、一流企业、一流产业、一流产区——锻造贵州白酒产业集群新黄金时代”。
会议指出,贵州省将着力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白酒产业特别是酱香白酒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要进一步发挥茅台领航优势,打造贵州酱香白酒企业的梯队,形成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竞争力强的优强企业,不断提升贵州白酒的带动力、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赤水河产区被称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酱香风味,而赤水河畔的习水县近年来正逐渐发展为仅次于贵州仁怀的国内酱酒生产“第二极”。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酱香酒产业实现产能约60万千升,同比增长约9%,约占中国白酒行业产能740万千升的8%。盘点酱香酒领域产能,贵州地区占据了全国总产能的85%,这其中又以拥有仁怀、习水两大产区的遵义市最为突出。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政府热点,产业热点,舆论热点,企业热点,资本热点。” 针对当前白酒市场的热潮,宋书玉提出几点“冷思考”,他认为,应当正确看待品类热度:品类炒热,利润炒热,警惕低质高价,尤其对“唱热的价格”必须保持冷静。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面对资本热度,渠道热度,一定要防止投机和搅局。让投机和搅局者出局。要警惕“一夜之酱”带来的极大风险,这些“墙头之酿”会毁了酱香,也会毁了中国白酒产业。
宋书玉认为,品质是价值的核心支撑。要清醒认识产能与价值、价格与价值、价值与再造价值的关系,这应该是贵州省白酒产业十四五的第一个核心命题。他指出,名酒价格的成功,一定是品质不断提升的结果,限价一定是为了保价,提价一定为了调节供需。产业有高质低价的成功者,没有低质高价的成功者,警惕低质高价,尤其对唱热的价格必须保持冷静。关于价值与再造价值的关系,行业需要关注产业链价值提升,包括酒旅游、酒文创、酒体验,酒经济的价值升级。贵州省白酒产业“十四五”发展的第二项核心工作就是白酒产业链价值提升。
记者获悉,《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以赤水河流域的仁怀、习水、金沙等地为核心,以原料种植及仓储、白酒收储、包装印务、酒类销售、现代物流、酒旅融合为支撑的白酒产业生态圈,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
“十三五”期间,贵州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年均增速达12.7%,白酒产业贡献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30%。“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实现翻番。实现白酒工业大突破,贵州省将全力优化政策服务,谋划实施“白酒雁阵”培育打造计划,力争到2025年形成“龙头领军企业 优势骨干企业 快速成长企业”的雁阵企业群。力争2025年将茅台集团打造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将习酒培育打造为200亿元级企业,将国台、金沙、珍酒培育打造为100亿元级企业,将董酒、钓鱼台培育打造为50亿元级企业。推进一批企业上市,推动实现成长企业挂牌上市“增数量”,形成“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的企业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