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永腾 □ 隋言晨 孟华
2019年7月,山东省日照市选派304名干部,组成33个乡村振兴服务队,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基层服务,驻莒县洛河镇服务队就是其中一支。这支队伍由来自市县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10名人员组成,日照市水务集团的陈宏伟就是其中的一员。从熟悉的城市来到陌生的村庄,从新婚不到两个月下基层到孩子出生6个月,一转眼,驻洛河服务队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对于陈宏伟来说,走过风风雨雨,同时也见证了人生的重要时刻。
“带领我们奔上乡村振兴大道”
1992年出生的陈宏伟在城里出生,城里长大,从小到大,脚上没沾过泥。作为家中的独子,父母尽可能为他提供优越条件,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一切按部就班。进入日照市水务集团第三年,恰逢“万名干部下基层”的契机,陈宏伟积极响应集团党委的号召,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年轻的他也想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搏出自己不一样的青春。
脚上沾土才能心中有谱。走村入户摸实情、进校访企解难题、倾听民声谋发展。对从未有乡镇及农村工作经验的陈宏伟来说,既是考验,更是锻炼。
如何绘就蓝图?加强基层党建,凝聚人心民智,选准发展路子,是关键。驻村伊始,陈宏伟通过实地走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先后组织党员座谈会5次、深入群众家庭30余户、走访了解群众60多人次,在摸清事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二、四”发展思路,即:确定一个目标,力争两年村经济发展达到全县中上水平。推进两个增收,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群众经济增收;二是推进土地流转,提高村集体经济增收。抓好当前四项重点工作,一是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河道综合治理,打造优美水生态环境;三是发展旅游项目,打造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四是发展“丰”文化,提升群众的共享文化幸福感。该发展思路,得到村“两委”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得以逐步开展落实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街宽了、水清了、景美了,村民高兴了。“真的感谢服务队带领着我们奔上乡村振兴大道。”村该村支部书记丰彦志高兴地说道。
创造富民基础 提升村民幸福感
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驻村帮扶以来,陈宏伟协助队长张念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全村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键项目纳入规划,下大力气攻坚,创造民富基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发展。积极推动土地流转40公顷,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模式。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才能更好推动丰家泥沟村的经济发展。陈宏伟多次往返县市找门路、跑关系,先后争取到日照银行总行等多家单位的帮扶,已争取到扶助资金23万余元,全部用于丰家泥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笔笔资金来之不易、一件件物资得之艰难,为了争取日照银行总行的帮扶支持,陈宏伟多次登门恳请,介绍该村的发展规划、描绘宏图蓝景、道出群众的心声,最终感动银行领导同意帮扶支持,开展党群共建活动。如今,丰家泥沟村的村容村貌、违章建筑清理、绿化景观、道路硬化、河道治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让青春梦想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出彩
家是什么?家是时刻的牵挂。村里的40户贫困家庭,陈宏伟始终牵挂在心。为了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通过与日照银行总行沟通达成扶贫协议,与贫困家庭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陈宏伟积极帮助这些贫困家庭联系种子、农药、化肥,聘请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服务,通过种植蔬菜、谷子等经济作物,每户家庭年增收3600余元。
入驻一年多来,陈宏伟坚持走村入户扑下身子办实事,为百姓解决了一件件棘手的事。农户家的土特产遇到销售困难了,就积极联系城里亲朋好友,单位同事,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再难不能难教育,为了解决村幼儿园教学器材的不足,他通过多方努力,为幼儿配齐50个足球,50个篮球,45面国旗;村里环境卫生差,陈宏伟多方联系,为村里解决垃圾桶60个……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彰显了乡村振兴驻莒县洛河服务队的亲民爱民为民情怀。
俯下身子才能闻到泥土的芳香,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排查出真正的所需所求,从根源入手才不会徒劳无功。“别看陈宏伟是90后,他一心想着帮我们解决问题,做些实打实的事,这村里的变化都在咱老百姓的眼里,记在老百姓的心里了。”村民李大爷说。
党建强了,人心齐了,干劲足了,街道宽了,贫困户脱贫了……为百姓致富铺路架桥,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陈宏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让青春梦想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