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995期 >2021-04-02编印

坚持发展和规范齐头并进
平台经济有规矩才能走得远
刊发日期:2021-04-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网购、打车、点外卖、上网课……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紧密关联着互联网平台。同时,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不充分的问题逐渐暴露。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中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数字化生活真便利”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人已经习惯这样的数字化生活,背后是像京东、美团、滴滴、微信、顺丰等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是平台经济的重要参与方。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2838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4289亿元,同比增长14.8%。随着中国平台经济快速壮大,一批新模式、新业态逐渐兴起。特别是防疫期间,互联网平台在生活服务、在线教育、线上问诊、远程办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既便利了百姓生活,又为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漆云兰说,平台经济目前主要呈现几个特征:一是市场主体非常活跃,个体规模发展较快;二是平台企业类型不断创新,形式逐渐丰富,基本涵盖了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逐渐形成平台经济的生态链,对消费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对平台经济“号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遭遇:刚刚搜索过某品牌新款手机,另一个应用程序就出现消费贷的广告;才在朋友圈给朋友的颜值“点赞”,没多久就出现“美容整容贷”的推荐……这些“精准营销”背后,是一些互联网平台对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了如指掌”。

“新老问题的交织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平台治理的复杂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治理研究报告》这样总结平台经济面临的治理难题:一方面,传统经济活动中尚未被解决好的问题,在平台时代被进一步放大。如侵权假冒、违法信息、售后服务差等问题,在网络交易类平台更为凸显。

另一方面,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出现,引发了新问题。如一些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数据流动与数据保护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平台社会责任缺失,强制平台内商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算法价值观异化引发推送内容低俗化、强化“信息茧房”等。

这些问题,既说明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存在风险,平台经济发展不充分、存在短板,又反映出当前平台监管与审核机制还不健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平台经济才能健康稳步发展。

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对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提出多项措施。比如,要求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提交的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并显著区分标记已登记和未登记的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活动建立检查监控制度;对平台内经营者采取警示、暂停或者终止服务等措施的,应当自决定作出处理措施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有关信息;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在监管执法活动中的要求,提供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交易信息等。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台具有“市场”和“企业”双重属性,是实现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的重要部门规章,《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让电子商务法长出了“牙齿”。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专家认为,应根据平台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平台要强化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切实落实自身社会责任,立足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方能不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活力动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彭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