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地方总第4981期 >2021-03-15编印

安徽六安市叶集区:
谱写文教卫民生新篇章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刊发日期:2021-03-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朱 喜 □ 张正富  台晓波 胡艳萍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造皖豫边界特色城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强化责任、主动作为,不断夯实基层公共服务基础,助推文教卫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人为本 实施人民健康战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庚子年春节的平静。面对严重疫情,该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落实联防联控要求,加强陆路循环圈交通管控和社区(村)防控,强化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织密织牢防护网,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时落实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区人民医院标准化发热门诊和核酸检测实验室并正式启用。面对百年不遇大疫情,全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8112份均为阴性,保持全区“零病例”“零感染”的良好战果,在全省第一批被确定为低风险地区。

1100余名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放弃春节休假,坚守一线。韩勇、田金刚、陈英杰等3名医护人员主动申请援鄂抗疫,在武汉期间表现突出,受到表彰。史河街道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继美手写请战书,主动加入抗疫一线。全区20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防疫,日夜坚守岗位。4万余名志愿者和群众自发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姚李镇合兴村贫困户汪日国被邻里亲切唤作“广播台长”,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汪日国主动站出来,跟村书记“软磨硬泡”,当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每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循环播放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发放宣传单、劝阻乡邻,用最朴实的行动表达“昨日受党恩、今朝报春晖”的朴素情怀。

    “现在看病真容易!”这是洪集社区居民周大爷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周大爷年近古稀,患高血压多年。“智医外呼”定期通知大爷体检,智医小机器人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病史、检查报告、用药史可随时调看。“大年初三,我就接到电话通知可以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领降压药,做个常规体检,孩子们在外地工作也更安心。”周大爷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乡医疗条件的改善让他们格外放心。

近年来,该区不断增加基层投入,在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提供强力保障。2020年,为基层医疗机构购置先进医疗设施1100余万元,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极大程度地缓解了看病难就医难等问题。医疗迁建项目稳步实施。叶集区人民医院(六院)二期、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迁址、四方医院等重点新建项目开工投建。医共体试点建设全力推进。

2020年6月,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正式成立,分级诊疗运转有序推进,双向有序转诊,区域内就诊率明显提升,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初显成效。2020年,城乡居民实际产生医保费用1.569亿元,医保基金略有结余,运行总体平稳。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区、乡、村三级网络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全区村卫生室不低于2名乡村医生;乡镇中医馆建设和“智医助理”项目应用实现全覆盖;姚李镇中心卫生院(叶集区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孙岗乡卫生院成功创建一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疗保障功能切实发挥。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持续推动健康脱贫,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2020年度累计开展大病专项救治1629人,贫困人口区域内就诊率从2016年的68.6%提高至82.4%。此外,该区还通过完善贫困户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实施贫困家庭妇女、儿童疾病筛查、全区城乡居民免费健康普查等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以文化人 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2020年11月10日,在洪集镇金星村农民文化广场上,安徽省“文化惠民”文艺汇演现场热闹非常,掌声不断。蓝天白云下的乡村大舞台格外绚烂,一台集歌舞、戏曲、杂技为一体的精彩文艺演出,琳琅满目的扶贫产品展示,田间地头、手工作坊里的直播带货,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让观众感受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2020年,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类文化文艺活动蓬勃开展,共开展各类活动300多场,农民丰收节、桃花梨花艺术节、美食文化节、农耕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更有质感。

该区立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格局,奏响文旅体融合发展“交响曲”。重点文体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推进。2020年,建成总建筑面积4557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开馆投入运营。占地约186亩建筑面积约2.58万平米的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加快装饰布展设计。文化体育事业成绩突出。

2020年,姚李镇文化站被评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孙岗乡孙岗村被评选为“全国文明村镇”,该区选手在全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得一金三银好成绩。文化体育活动氛围浓厚。举办2020年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省市县三级业余联赛区级区级选拔赛,近千名运动员参赛。扎实推进乡镇体育“三个一”建设,建成姚李镇、三元镇、孙岗乡室内健身场所、室外健身广场和多功能球场等。全区广大干群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全民运动的热潮不断兴起,使健身成为引领社会的新风尚,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实现深度融合。

同时,该区积极打造文旅体特色品牌,开创文旅体融合新高地。2020年该区新建、续建重点旅游项目5个,在推进旅游强省“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中,实施续建项目4个,总投资概算24.1亿元。同步开展乡村旅游四级联建创建,以“江淮果岭”生态旅游项目为依托,完成了四星级农家乐创建、三星级农家乐评定以及市、县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平岗街道、三元镇特色旅游乡镇建设,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平村、尧岭村A级旅游村创建。组织参加全市首届文化旅游美食大赛,共有4道菜品分别荣获全市“十大金牌特色菜”、“十大金牌创新菜”等荣誉。

该区还积极挖掘本土特色的未名文化、红色文化、商贸文化、改革文化等资源,在打造提升区域文化名片的同时,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作协会员、叶集本土作家黄圣凤著作出版《韦素园传》,填补了未名文化研究的空白,为皖西籍现当代作家研究皖西文学乃至研究大别山革命文学奉献了一枚沉甸甸的果实。2020年5月,《韦素园传》新书发布暨文化建设研讨会在该区召开,徐贵祥等一批叶集籍文化名人齐聚一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叶集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让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更好地服务叶集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修缮霍邱县二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芮家祠堂,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8个,举办各类演出活动12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1176场,对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和485个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6.1%。同时,鼓励本地艺术院团开展艺术创作,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积极组织“迎新春·送春联”、广场舞大赛、“庆八一·翰墨寄情怀”双拥书画展、重阳节诗词雅集联欢等群众性活动,给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提升群众参与度,增强幸福感。

此外,该区还注重充分挖掘叶集非遗资源,对皮影戏、根雕、叶集羊肉等11项非遗项目申报,扩充了叶集非遗资源库,让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以教为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学期开学延期。叶集区强化党委政府责任,落实四级包保机制,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全力保障学生线上教育“不落一生”。各级党员干部分赴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家中,实地解决网络信号、收看终端设备安装、技术指导、教学帮扶等问题,确保线上学习全覆盖。近5万名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线上教学“一个都没有少”。

“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啊?整天待在家里,我们快要发霉了。”一名被隔离的孩子给王琰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就是这条信息,让叶集二小的少先大队辅导员王琰深受触动。想到疫情可能会给居家的孩子们造成心理困扰,王琰立即通过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启动网络直播心理辅导讲座。 2月12日,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同战疫·心相连”正式开课,孩子和家长们隔着屏幕和老师互动。“空中课堂”抚平了焦虑和恐慌,陪伴孩子们心平气和地度过了这个难忘的非常时期。

复工复学后,叶集区持续推行“皖事通+教育缴费”“安康码”学校健康打卡等举措,做到“零接触”缴费、健康状况“随时知”。“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实现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让孩子们在校“吃得好”,“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让孩子们“学得好”,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实现“985”省定目标有效解决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党建“领航”,计划打造11所党建品牌示范校为引领,带动全区教育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新任教师招聘……一系列举措让教育资源力量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教学技能、优质课、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全面开展,近百名教师获省级奖。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持续深入,“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活动常态化举办。2020年,该区1个班级获全国优秀中队,1人获全国14届宋庆龄奖学金,19人在第二十一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13人获全国第26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奖,5所中小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学校获全省近视防控示范校称号。

十四五开局之年,叶集区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牢牢把握新目标、新定位发展机遇,齐心协力,克难奋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热情、更加饱满的精神,在打造皖豫边界特色城区新征程中奋力开拓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新高地,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叶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