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行业总第4971期 >2021-03-01编印

唤醒“沉睡的遗产”
江苏探路“非遗+旅游”
刊发日期:2021-03-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春节前后,江苏省非遗颇受热捧,各地线上线下推出各类非遗展演展示、体验交流活动200余场,省文旅厅“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非遗系列新媒体产品点击量超过210万。

今年1月,江苏省首批10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揭晓,作为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的江苏,正探索将非遗与旅游有机融合,通过市场唤醒“沉睡的遗产”。

“看非遗”成为新年俗

春节期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10多位非遗大师带来各自绝活。记者看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曹真荣手中的牛灯,透着“拓荒牛”精气神;南京泥人省级非遗传承人何斌把紫砂工艺融入“福牛”,头头小牛可爱淘气;“金陵葫芦张”用6头“葫芦牛”摆出“六六大顺”……

游客不仅能看到大师现场展示绝技,还可参与有趣互动。馆内的非遗“云课堂”,7位非遗传承人线上讲非遗知识、展非遗魅力。

今春,江苏省“非遗过大年”活动走入全省各地——在南京,夫子庙、老门东、白鹭洲公园等景点推出“秦淮灯彩 腾‘云’而来”展演,100余组大型灯组预演灯会盛景;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地通过淮海戏、花船表演、工鼓锣、苏北琴书、童子戏等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当地民俗文化……

“活态”展示+研学旅游

近年来,非遗旅游已在江苏省逐步火了起来。

无锡惠山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苏文龙告诉记者,将非遗和旅游相结合,景区专门打造了特色“旅游+文化”产品——惠山泥人非遗体验研学游。这两年,举办了无锡市中小学生泥塑大赛、惠山古镇暑期童趣节、“惠山泥人走进校园”等活动,已成为当地亲子游、对外交流、夏冬令营的必选项目。

在惠山古镇,类似“活态”展示的非遗还有很多,比如留青竹刻、无锡精微绣、油酥饼等。2014年起,该镇系统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制作、售卖非遗文化产品以及提供相关体验的商铺占比超5成,去年古镇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整体开发集聚“小而散”

很多非遗项目兼具文化和旅游融合潜力,但非遗旅游开发目前还在探索中。

扬州工艺坊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娟表示,扬州非遗项目数在省内位居第2位,但人气与之并不匹配。她认为,将不同非遗文化打包整合,进行平台化运作,也便于在周边完善酒店、餐饮等配套,更好地服务游客。

为此,当地打造了扬州486非遗集聚区。

目前,集聚区已常规化围绕几大板块开展旅游体验服务,承办各项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并开设非遗公益讲座、文化课堂,以及将活态展演与静态展会相结合开发高质量研学课程。集聚区正计划进一步调整业态,在旅游线路上实现与景区串联,统一研发文创,强化品牌形象包装,实现“游、购、娱”一体化。

规范市场助力非遗“落地”

开拓非遗旅游市场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在活化利用中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方面的探索还有很大空间。规范市场、整治乱象,也是今年江苏省推出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初衷之一。

“通过打造一批基地,开发设计更多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旅游体验产品,促进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在全省推广。”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介绍说,“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概念由我省率先提出,随着省内外非遗旅游活动日渐增多,创建时机已经成熟。未来将对入选基地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奖励,以达到规范市场、促进活化利用、推动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目的。

“非遗产品如想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关键要为大众接受和喜爱。”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刘媛之表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正着手开发整合文博场馆和旅游景点、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资源,将非遗传承与游客旅游体验需求相结合,设计打造融观光体验、美食品鉴、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非遗旅游线路及定制非遗体验。

(综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