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970期 >2021-02-26编印

开学在即学生奶再引关注 未来将增加更多品类
刊发日期:2021-02-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图片2 副本.jpg


□ 本报实习记者 暴梦川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陆续公布了开学时间,北京寒假仅28天,上海、广东等地2月22日开学。开学季即将来临,关于学生奶的话题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从2000年算起,学生饮用奶计划至今已经走过近21年,参与生产学生奶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关于学生奶的品种、价格与质量等现实问题依旧存在着质疑,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奶普及率仍然较低,学生奶的受欢迎程度仍需提升。


成果显著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学生奶”起源于1999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2000年时,由原农业部、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正式实施该计划。

经历近21年的推广,目前,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总计123家,备案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354家,泌乳牛总存栏40多万头,日均供应生鲜乳12000多吨。全国学生饮用奶在校日均供应量从2001年的50万份,增长到2019—2020学年的2130万份,惠及2600万名中小学生。

不过,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饮奶中小学生普及率仅为17%,与发达国家瑞典的95%、日本的90%以上、美国的8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纯牛奶换调制乳

营养成分差别不大


推行学生奶的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饮奶的理念和营养健康的意识,同时帮助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健康成长。但在具体实施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去年9月,一位广州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订购的学生奶,不是纯牛奶而是调制乳,这让这位家长非常气愤。而在网络上,质疑学校为何不选纯牛奶而非要选调制乳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为何学校要选调和乳?调制乳中的营养成分与纯牛奶相比存在多少差距?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标准显示,学生奶包含生牛乳、纯牛奶、调制乳三大类,要求以生牛乳为原料加工,不能添加复原乳、营养强化剂,且蛋白质等指标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纯牛奶换成调制乳,主要是两方面考虑,一是调制乳可以做成各种口味,能够满足学生对各种口味的需求。二是调制乳的原料一般采用的是大包乳粉,这种大包装乳粉用于制作调制乳,可以把蛋白含量提高到3.8g/100ml以上,能够让学生吸收更多的蛋白质。并且调制乳与纯牛奶相比,在营养成分上来说差别不大,甚至调制乳会更好,因为调制乳不属于调制饮料,它的蛋白含量,只会比常温纯牛奶的蛋白含量高。”


成本高销量少

政府可进行浮动补贴


学生奶最让家长担心的莫过于安全问题,而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中也确实出现了不少安全问题。2019年3月,江苏兴化发生过期学生奶事件,供应方江苏太子奶乳业的学生奶最终被叫停。前不久风行乳业学生奶还被消费者投诉称“保质期内变质”。

据统计,出现安全问题的大部分为地方政府招标的地方乳企。而这些地方乳企在目前拥有123家学生奶的生产加工资质的乳企中,占据绝大多数。如兰州雪顿乳业、贵州南方乳业、河南中荷乳业、山东莱河乳业、江西牛牛乳业等。

由于具有公益性质,学生奶相较于其他乳制品的利润空间低了跟多,再加上奶源成本的起伏,生产学生奶就有可能会出现亏损情况。成本高、销量相对不多,也导致一些乳企在学生奶的安全管理上产生松懈。

出现安全问题,加强监管与完善法律法规必不可少,但如何让企业在安全与利润之间寻找平衡点也值得探讨。宋亮认为,政府补助可以适当增加。“虽然生产学生奶一直有政府补贴,但其实很少。未来可以按照国内生乳价格的波动来进行相应的补贴。”


更好满足营养

未来五年学生奶品类有增加


多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学生奶计划,而家长则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产品。

就在去年12月22日,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未来五年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除了在覆盖学生人数、日均供应量、生产企业数量、奶源基地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之外,更突出的就是学生奶产品种类的丰富。到2025年,学生奶品类将不再只是纯牛奶和灭菌调制乳,还将增加巴氏杀菌乳、发酵乳(酸奶)和再制奶酪。这意味着学生奶将能更好的满足当下所追求的健康和营养。

而宋亮则希望,未来学生奶计划可以侧重点可以放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饮奶意识等因素影响,偏远地区和贫困的区的对于学生营养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一些发达地区,让这些地方的学生喝上学生奶,才能更加有效的推广学生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