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969期 >2021-02-25编印

近7成电动平衡车产品抽查不合格
专家:有关部门对重要部件供应商的监管应提到“一级安全警惕”
刊发日期:2021-02-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 (实习记者 暴梦川)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公布的电动平衡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检测的20批次样品里,不合格产品达13批次,占比近七成。

将科技感与趣味性结合的电动平衡车,在近两年十分流行,这也让不少电动平衡车厂商开始瞄准青少年玩具市场,走“运动娱乐工具”路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成为平衡车的用户。但殊不知,热销背后也有风险。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查表明,在20批次的产品中,发现不合格产品13批次,整体的不合格发现率达到65%。所检测的15个项目中,存在质量问题的有防水性能、抗盐雾腐蚀、超速保护、驻坡能力及保护、充电锁止、防飞转保护等6项。其中不乏消费者熟悉的传统品牌和新兴品牌。

在此次检测中,电动平衡车超速保护项目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在骑行过程中,感受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超速保护项目中,合格产品在超过限定速度之后,会有相应的提醒和警告,而不合格产品则没有任何反应。这就会对骑乘人,在骑行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

近两年来,由电动平衡车所引发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据报道,在2020年4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发生一起出租车与骑着电动平衡车的8岁男孩相撞事故,送到医院后,男孩已无生命体征。据出租车后方的轿车驾驶员称,出租车行驶至丁字路口时,男孩沿斑马线骑着平衡车进入辅道,随后两者相撞,“男孩被撞飞了几米远,后来又遭到了碾压”。

除了安全性能,在上海的抽查中,针对电动平衡车的使用性能也检测出不少问题。由于电动平衡车是户外使用产品,在搭载电池的情况下,防水性能十分重要,但仍有8批次的产品防水性能不合格。

记者注意到,此次抽检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异明显。在抽查的20批次样品中,600元以下的10批次,仅1批次合格,合格率10%;600至1500元的6批次,2批次合格,合格率33%;1500元以上的4批次全都合格,合格率100%。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中,共有1000余家经营范围含“平衡车”。从地域分布上看,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的平衡车生产相关企业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四省的平衡车生产相关企业数量之和约占全国总量的86%。据了解,我国电动平衡车年产量虽然高达400万辆左右,但总体质量水平一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象突出,体现在价格上差异也非常明显。

电动平衡车的关键部件主要有电池、控制器、电机和充电器,各家供货商的价格差异巨大,比如电池,便宜的仅要十几元,价格高的可达500元左右。

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电动平衡车”后也发现,电动平衡车的价格差距非常大,价格最低二三百元,最高近十万元。消费量最好的产品集中在300元—150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

对此,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在接受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零部件的价格差异会影响整装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问题,对电动平衡车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小的来说就是缩短了电动平衡车整体使用寿命给消费者带来各种各样的消费损失,严重影响那就可能会因为关键部件的临时‘停车’给产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机。”王连升认为。

其实,早在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布过消费警示:电动平衡车不是儿童玩具,不建议为年龄较小的孩子购买;电动平衡车非交通工具,切勿在道路上骑行;谨慎控制骑行速度,安全防护不容忽视。

但根据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的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商家在宣传语和海报中打出了“出行”“代步”这样的误导词。

对此,王连升建议:“用于交通使用的所有电动产品,每个核心部件都需要在质量上严把关、勤把关、把死关才是对产品品牌供应商、消费者、社会最大限度的负责任,也希望有关质量监管部门、电动品牌商对所有重要部件供应商的监管提到‘一级安全警惕’上来。”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必须强制要求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把使用风险在显著位置以显著的方式标注出来提醒消费者,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