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是国务院国资委10家“走出去”重点培养企业之一。
中材国际于2001年在整合国家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务优质资产的基础上设立,并于200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970)。公司依托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艺技术以及完整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全产业链”资源,累计在全球74个国家承建了234条海外水泥生产线、66个粉磨站,海外合同金额累计近2600亿元,海外合同及收入规模占比达到公司总规模70%以上,海外市场占有率近50%,并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SINOMA”成为国际建材工程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公司以国际工程为载体年输出产能3.8亿吨,使我国成为全球水泥技术装备及工程服务的最大输出国。2019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11位;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9年公布的勘察设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排名和工程总承包营业额排序中,均列第1位。
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国家及行业内多项荣誉,包括中国工业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行业工程总承包第一名、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等荣誉奖项。多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曾到公司海外项目现场视察,对公司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一、实现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对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市场需求调研和竞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资源特点,将所属水泥工程公司和水泥设计院资源进行了内部整合,形成统一的管控平台,建立了“专业化设计+装备制造+系统集成服务”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形成了从水泥项目咨询、工程设计、装备成套与供货、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到生产线调试的全过程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立了与国际上主要竞争对手形成产品、服务差异化竞争优势,迅速走向国际舞台。
(一)带动水泥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作为中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环保行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公司一直站在中国水泥工业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形成独立知识产权,1000t/d-14000t/d各种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水泥工业达到超净排放标准,在节能环保方面领先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公司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中国水泥行业从落后的立窑、湿法窑全面改进为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推动了我国水泥行业由追赶到并跑,并且在关键技术指标和节能环保水平上领跑世界领先水平。
(二)带动全球水泥行业的稳健发展
中材国际成立前,全球水泥装备和工程市场长期由少数几个欧洲公司垄断,公司成立后为国内外市场注入了巨大活力,凭借技术、成本和工期综合优势让国内外水泥投资商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促使新建水泥生产线建设成本下降1/4以上,建设期缩短1/3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全球水泥工业的发展。
(三)带动中国由水泥技术装备进口国转变为全球最大出口国
早前中国水泥工业主要装备基本从国外进口,投资成本较高,伴随公司长期持续的技术装备研发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水泥投资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公司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水平,树立了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工程行业新形象,也带动一批水泥装备企业走出去,促进了我国水泥装备业的迅猛发展,一举将我国从全球水泥工程建设装备最大进口国,转变为全球现代化水泥装备最大出口国。
(四)带动中国标准、国内相关产业及大量劳务走出去
近年来,公司一方面在海外EPC项目中大量采用中国标准,成功实现了 “中国标准”的“走出去”,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另一方面,除公司自有专业装备外,通用设备及钢材等材料主要在国内采购,占合同额30%左右,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向外发展。此外,公司与国内多个建安工程企业长期合作,推动国内施工企业跟随走出去的步伐,同时带动大批劳务出口,促进了就业和创汇。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贯彻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科技创新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方针,坚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新型水泥装备的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开发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烧成技术、节能粉磨技术、水泥行业环保技术、智能化、BIM等产业发展的全部核心技术,主持或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国际标准,多项科研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有效专利559项,其中发明专利131项。在水泥工艺技术装备、工程技术、节能减排、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公司拥有国家水泥节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5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年度科研经费投入超过5亿元。
公司研发设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及装备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新型干法水泥绿色制造技术、节能减排环保技术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生产线能耗指标较国际上先进水平节省约9%,生产线环保指标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领先于美国及欧洲的排放技术指标,同步打造碳减排技术落地,促进水泥行业向低碳化绿色布局。
在目前国外水泥技术难以取得较大突破的情况下,公司通过研发模式创新带动技术的全面创新,并取得重大突破。以低烧成热耗为代表的水泥低能耗绿色烧成技术及装备系统热耗640kcal/kg.cl,较目前世界上最好指标700kcal/kg.cl,降低了9%左右。以低系统电耗为代表的水泥低能耗绿色粉磨技术及装备,生料辊压机终粉磨以及生料立磨外循环系统电耗降低至10-12kWh/t.cl,较球磨系统降低50%,较国外先进的传统立式辊磨技术降低近20-30%;水泥立磨终粉磨技术及装备实现电耗大幅降低,且系统流程简单,同时在世界上首次研发水泥辊压机终粉磨技术,并取得初步成果,水泥粉磨系统电耗在水泥立磨终粉磨基础上有望再降低15%以上;国内最大规格水泥辊压机在金隅水泥得到成功应用,系统电耗降低约7kWh/t,开辟了节能降耗的新途径。
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技术及装备全面领先于世界水平,分解炉自脱硝技术可实现分解炉出口NOx含量能够降低至约300mg/Nm3,实现自脱硝效率≥60-70%,氨水用量降低70-90%;国际首创低温SCR脱硝技术,在烟气温度100-120℃的低温条件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到50-100mg/m3以下,较目前国外普遍采用中高温SCR脱硝技术有领先一代的代差优势,受国际知名水泥制造商的追棒;烟气脱硫采用干法、半干法或湿法脱硫并举,脱硫效率高,保证系统出口SO2浓度长期稳定在50mg/Nm3以下,达到超低排放水平;袋收尘器超低排放技术系统阻力低,能够保证粉尘排放浓度降低到5-10mg/m3,真正在水泥行业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实现水泥工业的绿色延伸,成为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保护环境和谐发展。
同时,公司开展新型低碳高标号多品种水泥熟料生产技术助力水泥行业碳减排绿色拓展,对熟料的早、后期强度相对国内外其它研究均有重大突破,工业废渣在水泥配料中的使用比例超过30%,相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热耗可以降低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0%以上。
此外,公司研制开发并储备了大量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新型装备、节能装备、环保设备、自动化控制装备技术,通过加强资本运作,采取重组、兼并方式,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建立了产业加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具备30-400万吨/年水泥生产线设备制造能力,产品基本涵盖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全部专业设备,具有较强设备制造和销售能力,促进了中国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和进步,引领了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及智能化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第一批试点企业,公司秉承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理念,把信息化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产品(如智能工厂、数字孪生工厂等)加速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全力打造与“国际一流”企业相匹配的“数字化企业”。
一是发展智能化工厂,使工厂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控制、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打通工厂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和高效闭环管理。通过智能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仓储及物流体系、智慧工厂和集团级协同管控平台,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
二是打造工程数字化服务,实现从3D向4D、5D、6D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数字化管理。在数字化投标方面,利用BIM技术以三维立体模型直观、高效、动态地反映整个工厂建设过程,巩固了技术优势,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数字化建设方面,通过人脸识别闸机、智能安全帽、机具车辆定位等举措打造智慧工地,提高施工现场管理能力;智能管控方面,通过设备参数信息及视频监控信息的及时有效传输,实现专家远程诊断与调试、设备预防性维护,即时派工服务及备品备件管理。
三是助力绿色技术升级,通过一键启停方案、断点重构以及优化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工艺控制、质量控制方案的整合,实现生料磨、水泥磨、烧成系统的无人值守控制,实现稳定质量操作,提高产量同时降低生产电耗。
三、质量、效益、安全生产等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在实行绿色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
公司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遵循“精工细作重质量,持续改进再提升”的质量方针,强化全产业链“全流程”的精细化质量管理,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架构及质量目标,切实加强设计质量、设备质量和施工质量,为客户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服务。
在设计质量方面,公司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积极响应业主需求,加强与业主及咨询公司的沟通,持续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确保工程质量;在设备制造方面,公司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制造的破碎系统、高压辊磨机、立磨等产品,获得了国外业主的一致好评;在工程施工方面,不断强化过程管理,将质量控制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作业节点环节,良好的项目质量获得了业主的广泛认可。保加利亚DEVNYA项目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保加利亚最佳建筑奖,并获保加利亚总统亲自颁发“最佳投资奖”;印尼BAYAH项目攻克了土石方工程量大、边坡治理难度大、环保要求严格、质量安全要求高等一系列工程难点,提前2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并点火投产。目前,项目平均生产能力长期稳定在11000t/d以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同规模项目的先进水平。
在安全生产方面,近年来,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工作组,建立完善22个综合制度、33个作业制度和5个公司级安全标准,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搭建标准化安全信息平台,切实提升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强化应急管理和国际援助,与国际SOS、英国化险咨询等全球著名应急服务组织建立应急管理联络系统;持续强化安全管理内部审计和外部对标,深入项目全过程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近年来整改完成率均为100%;持续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2018年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培训2310次,累积培训140199人次,培训覆盖率为100%,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四、推进名牌战略及成效
自成立以来,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及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以品质铸品牌,不断打造精品工程,SINOMA品牌成为国际水泥工程市场的知名品牌。
(一)切实强化核心竞争力,夯实“名牌战略”基础
公司一方面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引领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凭借EPC全产业整合的业务模式迅速建立了工期短、履约好、成本低、服务佳的品牌形象,为名牌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有效提升品牌美誉度
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持续创新产业链整合的业务模式,持续巩固工期和成本优势,打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工程。保加利亚DEVNYA、印尼BAYAH等8个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鲁班奖,多个项目荣获国家建材工程优质工程奖以及建材行业各类荣誉奖项。埃及GOE 6*6000tpd项目是世界水泥行业迄今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步建设的最大规模的水泥生产线项目,创造了“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的新典范;匈牙利NOSTRA项目作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水泥厂代表,被当地媒体称为“世界最美丽的水泥厂”。中国13条日产1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建设中,有12条烙上了SINOMA的LOGO;国际上已投产的13条日产1万吨及以上的水泥生产线中,有8条由SINOMA总承包施工建设完成。
公司的工程品质和服务质量也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和认可,沙特SCC项目业主曾提到“选择SINOMA作为总承包商是我人生中最英明的决定之一”。凭借这份信任和信赖,公司陆续与拉豪、海德堡、Dangote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承建了沙特、埃及、越南等地众多项目后续投资的二线、三线,SINOMA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
(三)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自2004年开始,公司依托特有的“全产业链”的 EPC 总承包业务模式,以沙特市场为突破口,以点代面,迅速走向国际舞台。截至目前,客户遍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海外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11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170亿元,增长14倍;收入贡献从2005年的27%上升至2018年的81%,成功实现了市场的国际化布局。
五、在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1.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布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及公司研发三年行动计划,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文件,优化科技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建立SINOMA技术及装备标准化体系,形成了技术专家体系、技术规范标准、一体化标准图纸等多方面主要成果,为公司技术进步奠定重要基础。二是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研、设计等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技术及装备产品的高附加值科技水平,引领世界水泥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标准走向世界。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公司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公司科技发展顶层设计的决策机构。集中下属各单位研究资源成立“中材国际研究总院”,对人力资源、平台资源、设备资源等研发软硬资源整合,优化提高研发资源效率。四是强化激发创新人员主体作用。打破传统薪酬结构,以市场薪酬聘用高技术人才,实施技术骨干股权激励,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技术持股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工作激情和热情。
2.经营创新
结合属地化资源优势和区域特性,在市场前景开阔、项目经验丰富、资源配置充足的区域 “深耕细作”,深化内外部协同和优势互补,向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有效延伸,获取更多的多元化工程及产业投资机遇,目前公司已在尼日利亚、印尼、越南、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成功实现属地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资源优势,在符合条件的国家加大当地分包、采购力度,降低了运营成本。目前,公司平均劳工属地化率超过50%,埃及、越南、印尼、缅甸等多个项目超过70%。
3.管理创新
公司按照“效益效率优先”原则,积极落实“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三精管理理念,持续开展全方位的管理创新。首先,公司总部层面有效推进一体化建设,打造覆盖制度体系、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安全管理等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境外公司管理方面,按照“地域相邻、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施区域化管理,实现协同发展;项目管理方面,以KPI指标管理为主线,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抓手,持续推进BIM技术及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实施矩阵式、全过程、动态化项目管控,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积极推进 “业绩良好、管理精细、环保一流、品牌知名、先进简约、安全稳定”六星企业以及 “效益、履约、质量、安全、党建”五方面一流的五星项目建设,持续强化对标管理和标杆管理,构建全方位的资源共享机制,公司下属3家企业实现六星企业标杆目标。
此外,2018年,公司成为国资委“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在国资委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指引下,围绕七大重点改革领域,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重点在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实现突破,实施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和市场化薪酬,构建短、中、长期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框架,综合运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分红、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激励工具,点燃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实现业务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品牌及管理优势,以水泥工程主业为核心,切实强化客户服务、多元化工程和节能环保业务,通过水泥工程+模式延伸产业链,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是不断深化“EPC+M”业务模式的应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备件、技改和生产运营服务,实现从单机产品和EPC业务向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的转型。目前,在手生产运营生产线37条。
二是积极寻求在电力、矿业、汽车、基建等行业的发展机会,累计新签合同55个,累计金额128亿元,其中2018年新签合同占比超过20%,努力实现由水泥工程专业服务商向综合性工程服务商转型。公司承建的印尼 Bayah 2×60 MW (一期)火力发电厂 EPC 项目以最短工期成功建成、实现一次性联网发电,是公司转型升级的成功之作,也是在新领域发展的亮丽名片。
三是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通过兼并、新设等方式,创建环保业务发展平台,积极致力于能源管理、大气污染处理、废弃物处置、环保工程、土壤修复、节能信息化等业务,逐渐形成集环保装备工程、环保运行服务、环保产业投资“三位一体”布局。
(三)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迎来基础设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发展的新机遇,公司按照属地化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思路,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在印度尼西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37个国家承揽了122个水泥工程项目,18个粉磨站。
同时,以水泥工程项目为核心,依托境外基地,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股权并购、投资、技术合作、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力开拓路桥、矿业、制造、物流、贸易、仓储等多元业务,累计新签多元化合同33个,合同额118亿元。
此外,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市场需求,稳步推进投资低、见效快的工程配套或建材相关产业投资,目前已经完成伊拉克钢结构制造厂项目、尼日利亚彩石金属瓦及钢结构厂项目、尼日利亚物流公司等项目投资,累计形成收入3.4亿元,利总3600万元。“走出去”之后,真正做到了“走进去”“走上去”。
六、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在追求效率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始终以竭诚服务客户、爱心回报社会为己任,注重与全体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处与合作共赢。
(一)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自上市以来,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的内部决策权限体系以及务实高效的“四会一层”运行机制。公司重视股东权益保护,保证股东依法享有收益权、表决权、质询权、查询权等权利,连续14年实施现金分红,与投资者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二)布局环保,绿色发展
公司牢固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认真践行节能环保理念,严格履行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一环,依托自身的技术、装备和资源优势,主动投身环保技术、环保工程、环保运营和环保投资等领域,助力生态中国建设。以公司的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先进技术在河南孟电项目的成功应用为代表,与能耗限额标准的新建水泥生产线限额准入值相比,两条生产线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省标准煤5.82万吨,每年实现CO2减排15.8万吨,NOx减排1000吨,颗粒物减排174吨,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1681条,设计熟料产能维持在18.2亿吨,公司先进技术得到大量应用,对我国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均具有突出意义。另外,脱硝脱硫技术的研究使得NOx、SO2均下降50%以上,能耗可以实现CO2排放减少10%,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公司所属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服务客户实现年度节能总量达3268.7吨标准煤,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07吨;以所属溧阳中材环保有限公司为代表,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年度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污染土及一般工业废弃物累计超过20万吨。
(三)参与公益,践行责任
为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公司加大扶贫力度,承担企业公民责任。 近年来公司积极参与“善建公益”基金志愿捐款,共计捐资270余万元;向安徽省池州市等地派出挂职扶贫干部,引进培育特色产业,带领贫困县群众脱贫攻坚。公司各海外机构积极践行 “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与当地企业合作、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三原则,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讲中国故事”。结合当地情况,积极投身于当地公益事业中,对项目所在地周边道路、排水系统进行修复;在沙漠地区采用循环利用地下水形成绿色生态循环,使其成为方圆几百公里沙漠上的绿洲;支持当地教育,援建当地学校;支持慈善事业,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邀请中国医疗队到当地开展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在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项目部设立驻地医院;积极推进“海外用工本土化”,为当地劳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曾有当地人说“SINOMA 就是上帝派来的善使”。
七、企业文化建设
中材国际始终践行“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制造服务型、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注激情、奉献全力。
一是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引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积极搭建各类学习交流平台,深入开展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开展各具特色的技能比武活动,切实提高职工岗位技能和素质。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帮扶活动。持续开展境外项目慰问,与境外员工欢度佳节;建立大病及困难职工档案,建立长期帮扶联系;在寒、暑假为职工上学子女开设困难班,解除职工后顾之忧。通过送温暖、解难事,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
三是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公司实际,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书画作品摄影展、主题观影等活动,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王法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