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车子在广州增城区北部山区的一块小小的冲积平原——派潭灵山的村道上穿行。增城第一峰牛牯嶂近在眼前,延绵的青山、整齐的绿化树与绿油油的农田交相辉映,该区著名的革命老区樟洞坑村就掩映在村道尽头漫山遍野恍如绿色海洋的荔枝林里。
如何更好地打造和推广樟洞坑的“红色”和“荔枝”两大品牌,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助力樟洞坑村乡村振兴?这是几代樟洞坑村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樟洞坑村民共同的梦想。新上任的村支书丘锡房有着自己的蓝图:立足资源优势,以荔枝产业撬动乡村产业兴旺,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为樟洞坑村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红色文化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密码”
由于地处增、龙、从交界的偏远山区,樟洞坑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是集结增、龙、从三地的革命力量,开展革命斗争和游击活动的最佳地域。解放战争前夕,华南地区最著名的共产党抗日武装——东江纵队的留守人员(主力部队已于抗战胜利后北撤山东解放区)丘松学等人,按照上级指示,以樟洞坑村为根据地,发动当地群众,建立武装队伍,开展革命斗争,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
据原樟洞坑村老支书、革命后人丘辉颂回忆,在1947年前后的一个夜晚,东江纵队特派员丘松学等人在樟洞坑村召开了举行武装起义的秘密会议,共有38名当地村民和来自龙门、从化的群众参加,地点就在丘辉颂的家里。这一事件被写进了东江纵队史,而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樟洞坑人民也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现在的樟洞坑像一块沾满泥巴的红木,只有通过雕刻师的雕刻,才能打造成具备欣赏价值的精品,焕发出耀眼的光环,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丘锡房说,“樟洞坑有红色资源、绿色生态、荔枝产业等资源优势,发展前景无限,而我们需要优秀的‘雕刻师’——引入有实力的、有想法的企业来发展农旅综合项目。”
丘锡房介绍,目前该村已经着手配合投资者开展修缮革命历史遗址,建设革命历史陈列馆等前期工作,通过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VR红色教育体验等设施和手段,再现当年的革命场景,把樟洞坑村打造成集乡村旅游、民俗展览、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村,将红色资源转化成樟洞坑振兴动能。
推动建设环山绿道
打造革命老区红色走廊
要把游客引进来,旅游基础设施必须要跟上。为了突破制约旅游开发的“瓶颈”,近年来,樟洞坑村委一直致力于推动建设全长10公里,兼有荔枝种植作业和旅游观光功能的环山绿道。目前已争取到政府的支持,完成了环山绿道的出入口建设以及接通正果镇白江湖公园的公路。环山绿道的蓝图已出,正在审批阶段。
“环山绿道打通后,就把白江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正果镇浪拔村)、白水寨景区、牛牯嶂等区内著名的景区景点连成了一片,而樟洞坑村就成了北部山区生态旅游的关键节点。同时,也将增城派潭、正果和龙门永汉三大红色片区串联了起来,形成了增城规模最大的‘红色驿道’,为做大红色板块、打造革命老区红色大走廊等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打下基础。”丘锡房充满信心地说。
引进农业公司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
樟洞坑村除了是革命老区,还是增城最大的“荔枝村”。全村荔枝种植面积达6100亩,拥有超10万棵荔枝树。要做好樟洞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荔枝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需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这是丘锡房这一届新两委班子的共识。
丘锡房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企业准备为樟洞坑村量身订做,打造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一是整合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引导种植、基地打造,提供种植标准、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把该村旧戏院改造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体验的场所,整合樟洞坑村及周边的农副产品资源,统一包装营销,提高农产品价值;三是开发农业电商平台,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和互联网传播等手段,做好“樟洞坑荔枝”“派潭白茶”等品牌推广。
“总的来说,樟洞坑的乡村振兴发展要突出红色、绿色两大主题。”丘锡房说,将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生态观光融合,发挥“荔枝村”“红色村”的双重品牌效应,让“老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实现“农业强、生态美、百姓富”。
(陈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