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
从空中俯瞰张家港永联村,工厂、乐园、小镇三者依次布局,构成了一幅和谐共处、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图景,令人为之惊奇。
厂是钢厂——永钢集团,以钢铁为主业,金融贸易、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多元产业协调发展,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3位,并被国家节能中心树为“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成为钢铁行业首家同时获得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认定的单位。
园是农耕文化园,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江南田园风光的魅力,在品味江南农耕文化中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为苏南发达地区留下了宝贵乡愁。
镇是永联小镇,3000多户永联村村民集中居住于此,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商场等公共设施,过上了人人向往的现代化生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永联村精心描绘的这幅“新鱼米之乡”美丽画卷,毫无疑问地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最佳取景框,也深深启迪着这片土地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转化,方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永钢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最美钢村’的金字招牌永不褪色。”永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耀芳斩钉截铁地说,永钢集团的前身是村办企业,必须保证村里的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望得见风景。做好绿色环保,造福社会,这是永钢集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以高标准严要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时值隆冬,永钢集团的厂区内却依然美丽盎然,蓝色的厂房,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成片的绿荫、鲜花环抱,还有多处河道湿地、亭台楼榭点缀。
眼前的美丽景色,是永钢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造就企业特色竞争力的生动展示。这些年,永钢集团相继投入约60亿元,从水、气、声、渣等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天蓝、地绿、水净、景美、人和的宜居环境,各类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地区和钢铁行业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
永钢的绿色发展,动手早、收效快。
从2008年起,永钢相继投入2.3亿元,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5万吨;建有76个单元水循环系统,循环过程中排出的污水,流入35个污水收集池,经过污水处理厂沉淀过滤后,形成的中水直接回送补充到新水管道内,实现再次利用。目前,永钢集团每天的水循环量为437万吨,经过沉淀、过滤、超级过滤、反渗透处理,全部回用于相应的生产工序,实现了零排放。
在国家还没有推出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的情况下,永钢于2019年制定实施了柴油运输车辆的淘汰更新计划,投用了100余辆新能源车和配套的加气站,同步推动铁水车、钢坯车、牵引车等其他运输车辆的“绿色升级”,提升厂区清洁运输水平。
永钢的绿色发展,动真格、实打实。
永钢组建机构、建立制度、加强考核、落实公开,推进企业生态环境工作。设立环保总监,成立安全环保管理部,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达600多人;对照上级政策法规要求,从大气、水、固废等方面制定过程管理要求,建立20余项管理制度;在线监测设备由2017年的11套增加到现在的38套;设立监控室,内部抓拍排放异常行为;开展环保日常巡查、交叉检查、集中检查;指定监督审计部加强环保跟踪监督;利用厂区门口电子显示屏、集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向社会公示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办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信息。
永钢致力于打造“智慧工厂”,创新运用各类智能化应用手段,实现各类运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分析与抛送,实现安全、绿色、高效、低能耗的生产全流程管控。项目投产试运行至今,设备运转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等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永钢的绿色发展,投入大、水平高。
在永钢2号450平方米烧结脱硫中控室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数据。2014年,永钢总投资7亿元,建设此项目。作为国内第一批配备活性焦烟气脱硫系统的烧结生产线,2号450平方米烧结采用先进的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可实现脱硫、脱硝、脱二噁英、脱氮化物、脱重金属。今年初,永钢对该项目进行了扩容改造。“二期项目投用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841.5吨、氮氧化物2748.66吨、粉尘366.49吨,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永钢安全环保管理部环保室主任陈成表示。
“做好环保工作,不能光靠嘴巴喊,关键要舍得投入。集团在环境治理上不提节支降本,不留下欠账。”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说,今后钢厂能不能生存,首先看环保和安全,其次才是能否赚钱。因此,要坚持适度超前,早抓、严抓、高标准抓环保项目建设,紧盯着行业、全球先进企业的领先水平.
以循环经济驱动绿色发展迈向深处
来到永钢集团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现场,崭新的厂房排列整齐,绿树环抱。空中鸟瞰,新厂区犹如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轮,气势磅礴。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铁锌尘泥,一直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永钢今年8月新建成的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实现了冶金尘泥无害化和铁锌固废资源化,消除氯离子、碱金属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铁、锌等有价资源,变废为宝,打造循环经济新的增长极。永钢集团循环利用事业部经理钱丽英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41亿元,设计年处理冶金尘泥25万吨,每年可产生经济价值约2亿元。
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循环经济是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8年以来,永钢集团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占地375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以更高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增添绿色发展动能。2019年,永钢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启动运行,建设了包括3D打印车间、转底炉项目、建筑垃圾及装潢垃圾综合利用项目、钢渣尾渣资源化利用项目等在内的一大批环保项目,实现了生产钢渣、建筑垃圾等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不仅把困扰钢厂多年的钢渣处理问题消化在企业内部,更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同年11月,永钢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主体申报的张家港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批准,成为全国50个基地之一。
今年5月,永钢投资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轻城市垃圾压力,改善城市环境。项目引入3条建设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生产线,预计建成后,年可处理建筑拆除垃圾110万吨、装潢垃圾30万吨,年产再生无机混合料60万吨,再生砌块、砖50万平方米。
近500吨钢渣,铺就出一条400多米长的道路。今年10月,在张家港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首次应用永钢钢渣作为原材料铺设透水沥青道路。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生产的一种副产物,具有耐磨强、吸水性低、水硬性好、多棱角等特点,是路用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钢渣沥青道路是以企业热焖磁选后的钢渣尾渣作为骨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矿粉和石灰岩,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铺筑。永钢集团循环利用事业部资源利用研究室主任任晓健表示,钢渣沥青道路相对于传统沥青道路,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其吸水性能、耐磨性能更优,路面的抗滑性能也更好,同时也解决了天然石料供应不足、工业固废占地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升了永钢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在永钢,钢渣不仅可以作为沥青原料,还可以变成3D打印建筑所用的原料。2018年,永钢集团投资5000万元,引入钢渣3D打印生产线。钢铁冶炼产生的固废钢渣,通过热焖、筛选、精磨等工序,经合理地配比相关辅料后,便可打印出硬度不低于传统混凝土硬度的成品。如今,利用钢渣“打印”的垃圾分类房、生态厕所、公交站台、景观绿化墙等已被广泛应用,成为融入城市发展的绿色风景。在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多幢一体成型的灰色建筑,正是永钢巧用3D打印技术,将钢渣变废为宝的“代表作”。
无论是企业内部生产的“小循环”,还是产业园区项目的“大循环”,循环经济驱动着永钢的绿色发展向深处迈进,向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钢铁企业也能做到绿色、无污染。
以共融共生激发绿色发展的民生效应
走进永联村,可以看到大量的水果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大棚,棚内铺设的蒸汽管道十分显眼,管道里的蒸汽全部来自永钢钢厂高炉冶炼中产生的低温余热。这样的蒸汽设备不仅被运用于水果蔬菜种植基地,还被用于永联村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的烘干装置、农耕文化园内的温泉以及水产养殖基地。每到庄稼收获季,永联村村民的谷物不需要再摊在场地上晒干,既节省土地,提高效率,又充分利用了热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炼钢产生的高炉余热是永联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一大优势资源。”永钢集团副总裁张刘瑜介绍。原来,钢铁生产企业中,低温余热的高效利用一直是技术上的难题。但是,永钢通过与农村农业生产结合,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如此,村里粮食基地种植的水稻稻壳可以作为钢厂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及生产炼钢辅料的原料使用。
曾经,通过搬迁企业来避免污染被视为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是在吴耀芳看来,对企业实施搬迁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这实际上是将污染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属于“治标不治本”。他曾经到德国巴登钢厂考察,看到钢厂就在莱茵河畔,甚至还有一些采石工场。然而,这些企业、工场和莱茵河并没有显得不搭调,而是和谐相处。这也更加坚定了永钢践行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与乡村发展与振兴共融共生。
2013年,永钢提出了3年建设“绿色工厂”的目标,计划投资10亿元,在工厂里打造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景色。这几乎相当于永钢一年的纯利润。永钢从集约化着手,本着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和彰显特色的原则,投资2000多万元,依托永联村下属的园林工程公司,从土壤检测到绿化植物筛选再到养护指导,对厂区绿化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与改造。不间断植绿复绿至今,永钢厂区绿化面积达161.4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5.4%。除了在厂区内部种植绿化带,永钢还将厂区周围4000亩土地全部建成苗木基地和经济园林,同时安排村民进行日常绿化维护,每年开支达上千万元。六干河沿岸如今已经变成一道郁郁葱葱的屏障,在隔绝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还解决了村里集体增收难的问题,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环保的标准不仅仅是治理达标,还应该包括老百姓的满意度,永远把周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放在心间。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有社会责任的企业。2014年,永钢集团新建了钢渣热焖渣项目,烟囱排放的蒸汽被周边居民当作“有毒气体”,并向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举报。经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检查,钢渣热焖渣项目各项排放稳定达标,表示可以立即结案。但永钢集团在此之后,投入2000多万元,取消排汽烟囱、增设循环水冷却系统,用冷凝器将蒸汽全部冷凝下来,彻底让老百姓满意。永钢还在厂区门口设立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开环保在线监测数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如今,永钢集团与永联村的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持有永钢集团25%股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稳定;以及永联村2000多名村民在永钢集团实现就业,过上了离土不离乡的舒适生活;更体现在永钢集团走出了一条绿色工业化的道路,为永联村村民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也许就是“最美钢村”带给外界的最大启示。
(李仲勋 黄炜 图/黄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