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论坛总第4950期 >2021-01-22编印

推动外卖食品行业绿色安全节约合作发展
刊发日期:2021-01-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在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使外卖行业,尤其是外卖食品餐饮业的运营模式更加优化,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新要求,我就促进这一平台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合作发展等,谈几点建议:

一、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一是重视源头把关。外卖食品行业要认真贯彻“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新要求,更加注重采购无污染的粮油米面菜及副食、配料等,从食品源头上把住绿色餐饮、绿色食品这一关。二是注重贮存把关。要按照“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新要求,力求使储备仓库(包括备料后厨间)通风、卫生,储备食品要保鲜、不过期、不变质,有的要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三是加强包装把关。食品包装、餐盒餐具要环保。外卖品包装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环保标准执行,严防过度包装,想方设法在外卖品包装减量化上下功夫,并使外包装材料能作资源化、无害化、可降解处理,可循环利用,以减少外卖行业产生的垃圾量,为“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以及建设城乡优美环境作出贡献。

二、更加强化安全发展。一是坚决守住外卖行业食品安全底线。参与外卖食品行业每个员工都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新思想,牢固确立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思想,切实把食品安全贯穿整个外卖食品行业生产、制作、销售、运输等全产业链过程始终和方方面面,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万无一失。二是强化食品安全法治意识。要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新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并细化外卖行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采购进货、加工制作、包装打包、配送运达各环节标准,健全完善细化执行法规的具体制度做法、流程、过程,坚决杜绝地沟油和用变质及劣质粮油副食品等。三是严格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要遵照“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新指示,实现食品安全的查询、追溯、追踪、追究便利高效、无缝衔接,全面提高食品这一关系人民健康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和能力。四是加强外卖食品行业资质审查审定审批和外卖食品质量监管监制监督。外卖平台可联合商家通过网络“后厨直播”,让外卖后厨隐秘角落透明化,通过网络直播制做饭菜,让消费者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饭菜整个加工过程、制作流程,以获取社会认知度、信任感。五是建立完善留样、签封、质检制度。坚持外卖食品留样备查制度、外卖食品签封制度和后厨制作质检监督员制度,做到各层级、各环节、各流程把关负责,让餐饮消费者对外卖食品踏实放心。六是切实维护外卖食品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实行外卖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加强外卖食品消费者投诉、维权和快速理赔及食品安全保险。七是加强统筹,切实搞好疫情常态化下的外卖食品安全生产及服务。确保每个外卖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健康,无新冠等传染病,继续巩固外卖行业直播带货和无接触外卖外送等生产运营新模式。八是切实重视穿梭在市区街道、胡同、院落的外卖员、快递员的人身安全。

三、更加重视节约发展。一是充分认识外卖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是推动减少舌尖上浪费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直接面对消费群体,在引导外卖食品消费者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外卖食品点餐时向订餐者问清就餐人数和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相信多一次温馨提醒,就可减少一次浪费。二是外卖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要成为绿色消费、绿色低碳、爱惜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在推动营造制止舌尖上浪费的社会氛围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三是外卖食品行业要更加注重质管服。培养节粮餐饮文化,践行“俭法”新风尚,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加强“食育”。

四、更加助力合作发展。合作发展,主要是指推动外卖行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据《中国快递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年)》显示,东南亚地区已成为中国快递业“走出去”合作发展的热门地区,百世、京东、闪电达等中国外卖行业快递物品在东南亚国家的高效、便捷服务已受到该地区民众广泛欢迎,其成熟的运营模式更是带动了当地快递物流业发展,赢得了专业高效好口碑。中国外卖行业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多快好省的日益优化,大大拓展了中国资本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帮助所在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助推了当地物流等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是促进了民众网上购物消费和跨境网购及电子商务,提升了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合作水平。相信通过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广泛开展与国外、境外的友好合作实践,特别是在外卖行业,尤其是在食品餐饮方面加强进一步合作,必定会更好凝聚共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从而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 凌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