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总第4929期 >2020-12-23编印

金华市打造让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市
刊发日期:2020-1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率先挂牌运行全国首个县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发布全国首个“食品安全指数”,在浙江全省率先开展食品领域“浙江制造”试点……

近年来,金华市总能首开先河,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创新探索。

金华市地处浙江地理中心,有浙江之心的美称,在改革创新方面一向敢为人先。2016年5月,根据省里统一部署,金华市全面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以下简称“创建”)工作,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创新性决策部署,金华市无论是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还是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 本报记者 毛华敏


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跃升


“食品安全的事可以说就是天大的事。”在金华,这句话的分量尤其的重。

从金华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党政同责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金华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研究食品安全工作2次以上,连续八年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由此可见一斑。

市县乡三级党政分别落实食品安全分管领导,每年带队检查食品安全工作。全市151个乡镇街道食安办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配备专兼职人员305名,全市4447个村(居)配备协管员5693名、信息员4881名。金华市制定出台《全省基层食品办规范化建设等级评价标准》,率先成立全国首个县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全市144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监管员187人、检测员196人,创建期间,全市累计投入食品检测经费1亿多元,主要食品检验合格率从2016年95%提升到2019年99.8%。

“县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食安办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利于在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过程中集中全市力量,推动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起到‘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的作用。”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协调科科长周凌说。

得益于密集网格化的食品安全底层架构,“十三五”期间,金华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

在筑牢食品安全底层的同时,金华市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金华市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春安行动”、百日攻坚、“金剑·秋风”等系列整治行动10余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创建期间累计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4155起,犯罪案件140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66人,移送起诉271人,其中,浙江“1·19”名诚餐饮管理公司传授犯罪方法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系列案获公安部嘉奖,“3·6”特大有毒有害“悍马糖”食品案,入选全国十大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通过持续、高频的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有力地震慑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安全源头防控有力


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源头的有效防控,只有源头控制好了,食品安全监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源头治理上,金华市全面完成餐桌安全治理行动“六大提升工程”,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可追溯农产品主体商家2014家。通过开展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新三年规划,推进“阳光厨房”和餐饮智慧监管建设,建成“阳光厨房”733家,实现远程可视监管,率先成功打造餐饮4D管理模式并全省推广。

为了让市民把菜篮子拎得放心、拎得安心,金华市创建放心农贸市场31家,投入提升改造资金1.9亿元;完成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和快检“双体系”建设57家,建成率100%;完成电子追溯市场16家,完成率114%。

“农贸市场不仅是保障供给、平抑物价和建设优质放心‘菜篮子’的民生工程,也是展示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和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事关老百姓生活环境与品质。”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合同监督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双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辖区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以检测工作为手段,倒逼上游供货商或者源头农业基地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食品检测方面,全市投入1.61亿元推进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期间,金华市食药检院食品检验中心正式启用,磐安县、永康市、东阳市、义乌市食品综合检测中心通过省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全市专业检测人员增加了36%。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改造提升是保障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一环。金华市加快供给侧改革,坚持“一增一减一提升”(增加每家企业产量、减少企业数量、提升整体行业效益)理念,用推动产业发展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据了解,截至目前,金华市现有食品行业相关市场主体10.6万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922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5家,农贸市场21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339家,食品流通经营主体6.1万家,餐饮单位4.3万家。其中,乳制品行业实现整合提升,企业由14家减少为6家,产值由7.7亿增长至如今的45亿元;瓜子产业发展迅猛,以华冠、恒通、好吃来、口口福等为代表,占据全国瓜子高端市场50%以上的份额,网上销量全国第一。

同时,金华市大力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食品标准化战略,在全省率先开展食品领域“浙江制造”试点,成功制定金华火腿、酿造料酒(寿生酒)等食品“浙江制造”标准、义乌红糖行业标准。分类实施小作坊改造提升,堵疏结合推进豆制品小作坊整治,全市824家豆制品小作坊面貌焕然一新。


人民群众满意度攀升


群众满意是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最终目的。自创建以来,金华每年组织监管部门以“向人民报告·让社会监督”形式,向社会通报年度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接受社会考评。

在社会共治方面,金华市每年组织“四个你我”活动,邀请消费者共同参与监管。“你点我检”一月一主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食品抽检品种项目,定期发布检测信息,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目前已累计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活动1364期(次),“我宣传,你传递”活动764场(次),“你点题,我检测”活动开展点题检测3521批次,“你举报,我查处”活动中,办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1943件。

义乌市民马女士是个细心的人,她来到义乌之心城市生活广场一楼的一家餐饮店,通过稠城食品安全指数APP发现这家餐饮店的实时食品安全指数为84.4分,属于最高档“很好”。进一步查看这家餐饮店的营业执照、员工健康证、后厨实时视频且未发现异常后,马女士开始放心地点餐。这就是金华市发布的全国首个“食品安全指数”,并且创新推出餐饮行业“驾照式管理”,“看标订餐”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双安双创”成果国家馆展览,受到了中央领导与省级领导的肯定。

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场社会组织之家”,酥饼、火腿等15个行业协会集中办公,组合开展行业自律。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金华全市参保食安险企业3390家,保费1105.4万元,保险金额65.1亿元,参保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更广范围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助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救助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食品安全体验。

通过不懈努力,金华食品安全市创建群众满意度从2016年的68.4%提升到2020年的85.56%。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未有穷期。“下一步,金华市各级有关部门将以保障食品安全为己任,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扎紧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努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不断探索和完善“金华食安模式”,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家门口的老百姓吃得安心、过得舒心。”金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国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