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新闻总第4925期 >2020-12-17编印

防范进口病毒趁“冷”而入,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
两款低温冷冻消毒剂即将研制成功
刊发日期:2020-12-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2月13日,河南濮阳发布通报,一件进口冷冻带鱼核酸检测结果阳性;12月2日,浙江玉环发现一份巴西进口冷冻猪后腿肉标本核酸阳性……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

“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我们要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 11月2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

由于新冠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新冠病毒跨境传播的载体。随着全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管理逐步加强,目前已开通追溯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进口冷链管理不断加强。同时,我国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目前,全国抽检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上。

就目前市场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低温消毒剂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低温冷冻消毒剂即将研制成功。“目前低温冷冻的消毒剂很快就可以跟大家见面,届时中国疾控中心会把相关的配方、使用的方法完全公开、无偿地向社会提供。”张流波表示。

他坦言,低温进口冷链食品消毒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出现后面临的新问题,破局点就是要制作出在低温情况下有消毒效果的消毒剂。“此前的消毒措施都在常温下进行,低温状态下,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显著下降,结冰后则完全失效。这半年多,我和团队进行了几十种配方的尝试,在低温环境下,常规消毒剂达不到消毒效果,甚至喷洒上去就结冰了,还要克服酒精易燃易爆的问题,解决消毒剂毒性的问题。” 张流波说道。

在无数次失败后,张流波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适用性等方面考量锁定了两款消毒剂配方,其酒精含量极低,原料安全、来源广,且价格低廉,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经过实验室的证实,分别可在-18度、-40度达到消毒效果。据了解,这两款消毒剂可以针对食品包装表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以彻底解决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流通、交易等环节中的传播问题,让冷链变成“安全链”。

对于消费者应如何看待冷冻食品及进口冷冻食品?专家提醒,消费者要谨慎加工及食用进口冷冻食品,不擅自在网上购买进口冷冻食品。如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郝 君)